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今天的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证悟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普贤上师言教》阐述最基础的佛法知识。内涵广博,显密圆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显宗修心,到密宗基础,一直到大圆满,可以说是宁派最基本的修行之路。
庄圆法师著的《因果的真相》所阐述一切因果律运作的原理,读者如果与今生自己的境遇及心念作对照,就会拍案叫绝,甚或感动及为自己负性心念的前愆而后悔。请先放下自己的一切自我、成见、自大,敞开心胸来阅读本书,一一对照印证因果镜! 读者当能印证因果经的真实不虚,感动来自彼岸的声声慈悲叮咛与震天撼地的警钟。愿有缘接触因果经的人,能珍惜、把握此因缘而能朝蜕变生命,往清净、光明、自在的极乐净土方向而行。
该书在充分发掘与整理祖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祖元的生平事迹、著述思想。整本书虽然聚焦于 中日 ,但作者视野多兼及东亚,在东亚文化的大背景下,审视追踪中日文化交流的历程。从传统的文化双向交流研究,进化到区域文化环流研究,符合国际学术的发展趋势。
《心经》是三藏圣典中流传 广、被人持诵讲解 多的一种大乘经典,使用 多的译本为玄奘大师所译。 虽仅二百六十个汉字,但涵义丰富,译笔精练、流畅而优美。楼宇烈编著的本书分为般若、执著、寂静三部分,内容涉及缘起性空、自净其意、无常无我、跳出苦海、心无挂碍、心的力量等。
星云大师把人生比作一场没有归期的旅行。他在本书的自序中写道:“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度过了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面对着旅途中的彷徨无助、悲欢离合、荣辱毁誉,成功的喜悦、失意的伤感,希望《献给旅行者365日——中华文化与佛教宝典》这本书,能够提供你一点帮助。”该书集星云大师半个多世纪的读书、做人智慧,秉承传播真善美、净化心灵、有益社会的理念,精心编撰而成。书中继承中华传统精粹,配有大师的墨宝箴言、传统山水图画,以提升读者人性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书中选编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朱熹、司马光、王安石、王维、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杜甫、苏轼、范仲淹、柳宗元、李清照、王志寰、文天祥、李商隐、梁启超、曾国藩、刘向、韩愈、黄庭坚、林语堂、林则徐、胡适等400余位文人、智者、哲人的名
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完整勾划出佛法修学内涵,统摄三藏十二部经的佛语心要,引导佛弟子到成佛的正确圆满次第,是可以实修的教授。一如世间学问须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才能成就,修学佛法也有一条心路历程,须经共下士、共中士、上士的次第才能圆满,此论犹如一把钥匙,能开启一切佛法宝藏。
古人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中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即从见道、修道、证道的循序渐进,也有对宇宙人生各种问题的深入解说和详细描述,如成住坏空、生住异灭、因缘法则、轮回涅粲、业感解脱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今天的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证悟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步步踩着莲花:佛陀故乡印度朝圣之旅》是作者赴佛陀故乡印度朝圣的心灵记录。追随着佛陀的脚步,在佛陀讲经的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虔诚地诵起经书;在佛陀降生的蓝毗尼园、佛陀的真实足迹旁经行,一步一莲花;在拘尸那迦娑罗双树旁、佛陀的涅槃处听佛的呼吸;在佛陀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在佛陀说法传禅的灵鹫山,参禅礼佛,参悟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那座灵山塔;在菩提伽耶的菩提场,在佛陀的成道之地无限沉浸……边行边参,边参边悟,人感之以诚,佛应之以真,因而彼此心心相映。
《和佛陀谈天说地》内容简介:《和佛陀谈天说地》是佛学名家释见介所著的一本禅意散文,文字意境至美,配以充满意趣的水墨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字里行间的沉静平和之气,为辛劳茫然的现代人,带出几多清凉与满足人生的况味。 人可以一辈子不走进寺院,却不能一辈子不面对自己,不面对自己的佛心。在这无常的世间,你是否有勇气接纳人生无所不在的变化?想活得自在,安住于当下,只有正视自己的佛心。
两千多年来,佛陀的故事不断累积,当中充斥奇迹与神祇,使得世人愈来愈不清楚他的真实生平。佛陀谈到自己时,从来没有提到奇迹或神祗。他对这两者抱持怀疑的态度,也不想被尊为伟人;他说法时从不提到家人,也很少谈私事。他不认为自己是神,这一点和《新约圣经》中的基督完全不同。 佛陀把自己视为“觉醒的人”,这也是“佛陀”一词的原意。迪帕克·乔普拉编著的《凡人佛陀:从尘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旨在探讨一位觉醒的人,在这段谜般的生平当中,你会看到一个人觉醒悟道的历程,他甚至穷尽毕生心力,只为唤醒沉睡中的世人。佛陀在艰苦恶劣的境地修行,历经人间惨烈的苦难,甚至差点丢掉性命,后终于证得无上道法。佛陀俨然就是真理的化身,他曾经说:“见我者即见法,见法者即见我。” 《凡人佛陀:从尘世到不朽的悟道
张颢瀚编著的《关于汉传佛教的100个故事》从汉传佛教典籍中选取了*吸引力的100个故事,由活佛确真降措仁波切等人审定而成。以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佛门人物,以及*典型意义的佛教事件作为陈述的主体,用清雅唯美的文字为读者呈献了一个纯净清澈的佛教世界。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启迪人们在纷扰社会中的智慧与爱心,去发现自我心中的一片净土。
《心经》有三种讲法。高僧大德讲《心经》是教中事,居士讲《心经》是林中事,文人讲《心经》是心中事。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本书将“如来藏三义”视为如来藏说的基本思想模型而加以阐明,对勒那摩提所译的《宝性论》,真谛三藏翻译的《佛性论》《摄大乘论释》《起信论》《中边分别论》以及玄奘法师翻译的《辨中边论》等释论均加以讨论,显示了真谛三藏传承的唯识古学的两个基本方向:“以如来藏说为本而融摄唯识思想”和“以唯识思想为基础而兼摄如来藏说”。 本书还重点讨论了印顺法师的如来藏思想。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对于作为大乘三系之一的如来藏说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具有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常为一般人所忽略。本书将之加以阐明,旨在说明:无论在传统或是在当代,如来藏说都是佛教思想史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