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经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一书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从佛教的创立、传播途径、基本教义、修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了11部佛教经典加以解读,诸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在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本书还进行了详细
公元前500多年,悉达多在古印度伽耶村菩提树下开悟得道,被尊称为 释迦牟尼 ,佛教的历史自此展开。2000多年后的今天,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佛教基础知识、历史、宗派、典籍、诸尊、真言、手印、法器、持物、动植物、传承、艺术、养生、饮食,是一本全面的佛教入门书。 本书收录了300多幅精美图片和大量的图解,图文并茂为你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佛教世界,在阅读这本书后,你不仅可以轻松地通览佛教文化,还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记录鸠摩罗什、慧远、法显、六祖慧能、玄奘等历代高僧事迹,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坚毅勇敢、为法忘躯的信念,高超的智慧与修养,蕴藏着中国传统崇高的教育精神与哲学素养,正所谓世间之 凡情 ,出世之 圣果 。这些高僧的事迹和思想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是《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的精华。
《六祖坛经》简称 坛经 ,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一生说法的纪录,亦可说是他一生多彩多姿的传记。这部书是诸多中国和尚所写的作品中,被尊称为 经 的。它不但是禅宗重要的典籍,也是探讨中国文化的作品。胡适、钱穆都将它列入中国文化的典籍之一。此改写本像小说一样好看,尤其适合当代读者。
回首过去,曾经的故事,历历在目,有如一幅幅的电影胶片,定格在他的人生舞台,精彩而富有哲理。《心若菩提(增订本)》讲述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追求的都是一种奉献精神与境界,他浑身充满异样力量,他是市场经济的代表性人物。为此,他首先是一位创业者,凭其高度负责的精神,充满前瞻的智慧与胆识,借助市场各方的力量,凭借个人人格魅力创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持续创新,换取良好的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同时能本着共享的精神关注企业身边的社会之和谐发展。
《汉化佛教与佛寺》可谓当代文史专家白化文描绘的到目前为止*好的 寺庙导游图 。 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本书着眼于佛寺的建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传播、汉化,是一册有关佛教和寺庙的入门读物。 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已退休。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已发表的单行本著作30种,主要有《佛光的折射》(1988)、《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校注》(1992)、《敦煌文物目录导论》(1992),《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1998)、《学习写对联》(1998)、《承泽副墨》(2002)等。
施青石编著的《图说金刚经》以鸠摩罗什法师所译《金刚经》为原文,进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通解,让你轻松理解千余年历久弥新的大智慧。作为国学经典,《金刚经》穷极宇宙,又关怀日常。文中将经文要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演说,引发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给你能断一切执念的智慧。 本书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将这部经典的要义呈现出来。文字贴切、引发共鸣,插图精美、呼应内文,图表直观、逻辑清晰,文字、插图、图表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营造愉快的阅读体验。即便佛学零基础,也能理解这部经典的大智慧。“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希望本书的出版,为您打开通往宁谧与欢喜的方便之门。
《说苑》,即“名言汇编”,也可说是“妙语的园地”,是西汉末学者刘向的杰作。当他掌管中央藏书而典校秘籍的时候,趁便辑录了先秦及汉兴以来传记和诸子百家所载杂事而成本书,内容全是有关为政、修身、世道、人心的短篇故事,堪称西汉儒家人生观的结集,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鉴。本书据四部备要本改写。
《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一生说法的纪录,亦可说是他一生多彩多姿的传记。这部书是诸多中国和尚所写的作品中, 被尊称为“经”的。它不但是禅宗重要的典籍,也是探讨中国文化的读者们 的作品。胡适、钱穆都将它列入中国文化 的典籍之一。此改写本像小说一样好看,尤其适合当代读者。
《心经》是一本文字简要、内容丰富的佛教经典,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260字,在佛教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心经》摄取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讲般若智慧和缘起性空的道理,被认为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因其文约而义深,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 施青石编著的《图说心经》借鉴了以往高僧大德的真知灼见,将围绕这部《心经》的诸多问题一并呈现出来,250张一目了然的佛理解析图表与300幅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简单流畅的文字相得益彰,让读者能更为直观地领悟和体会《心经》真谛,让您在享受视觉美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一次心灵的荡涤与淘冼。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 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
赖永海、王月清主编的《中国佛教艺术史》放眼中国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阐述了佛教传入东土后,中国佛教艺术的种类、形成、发展、流变及其影响,力图反映佛教文化艺术在中华文化历史图景中的整体风貌和独特景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俱舍论又称“聪明论”。诠释了佛陀转的经论教义,主要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真实开显四谛真理,为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也可以为深入三藏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是关于北宋著名禅僧惠洪的一部*和较详尽的年谱。其撰述特色在于体例有所创新,在惠洪行迹编年和著述系年之外,兼及交游生平、禅宗谱系、政治事件、党派纷争、文人社团、佛教制度等诸多内容的考证叙述,将功能相对单纯的传统年谱改造为一种复合的多功能的新型编年体文本。由此展现北宋政治、文学、宗教生活的一个侧面。材料搜罗较广,尤其使用了大量学术界较少涉及的佛教史料。采用历史文献学的史料考证和文学文献学的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的作者作了大量的考证修订,纠正了《宋人年谱丛刊》的若干错误。发现了古书撰述的一些新的“义例”。本书主要面向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宗教学等专业人士、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其他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在寄禅法师饱受磨难而又诗情澎湃的一生中,广泛师法前人,写下近一千九百多首诗歌,文若干。民国元年,杨度在北京法源寺收其遗稿,经整理校订,民国八年北京文楷斋刊刻了《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八指头陀文集》一卷。诗人另有《法语》两卷,在《海潮音》十三卷十二号上刊有散文若干。本书为突出“民国版”作品原貌,所以选用“一书一刊”,“书”即金陵图书馆藏之民国法源寺本《八指头陀诗集》,“刊”即民国廿一年(1932)《海湖音》第十三卷第十二号上的敬安的《语录》,合为一册,题名为《八指头陀禅意诗文》;而之所以取此名,是为了突出其作品的“禅意”特色。
藏传佛教的教理修持式神秘的,即使所用有形之物。也无不深藏寓意。《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以二百余幅附带文字说明的白描插图,全方位的展示、描述了藏传佛教的法器、礼器和利器的器物。读者由此可以学会辨识器形图案,解读其中奥秘,从而步入一个神奇的园地去领略这一片由象征所催开的智慧花朵!
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师级的学者。1922年至1931年夏,在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的汤用彤先生就是其中为璀璨的明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大地,可谓风起云涌,波澜诡谲。经历两百多年的草创、兴盛,进而衰败的清帝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清刷之下,终解体,而此时距离新时代的建立还有几十年的光景。动荡的时局往往容易促成英雄人格的形成,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一时期,在政治领域,一时能人辈起,各逞其能,终则由一代伟人*以其扭转乾坤的大手一统时局,把中国导向一个西方列强终于不敢觊觎的历史时代;而在文化领域,则迎来了后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诸子百家时代的争鸣时期,各路文人或同守传统,或全盘西化,或熔铸中西,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思索探
中国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声文化,一般认为,佛教的音声文化包括梵呗、诵经等,它们与中国古代诗文吟诵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可以纳入到广义的中国传统吟诵文化中。但是,这二者的关系却是一个不容易弄清的问题。究竟是佛教的音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吟诵,还是传统吟诵影响了佛教?张培锋著的《佛教与传统吟唱的文化学考察》确定从“音声”这一更宏观的概念切入,向中国传统的礼乐文明这个根源处挖掘,或许可以更为清晰地揭示某些历史的真相。本书是知名学者叶嘉莹先生领衔主编的“中华诗文吟诵研究”丛书的靠前本,为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法华玄义》,十卷,与《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合称“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基本理论著作之一,在中国 具有重要位置。本书以五重玄义(即释名、辩体、明宗、论用、判教五个步骤的解释经典大意的方法)详细解释《妙法莲华经》的要旨,阐明开显法门的纯圆独妙,确定《妙法莲华经》在佛一代所说诸经中的位置,实际上是天台宗对于整个 的概论。具体而言,全书分为“七番共解” 和“五重各说”两部分,前者是用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七科讲解五重玄义这一方法的意义,后者是对五重玄义的每一重各作详细解释。 此次整理,以《永乐北藏》本为底本,以《永乐南藏》本、《嘉兴藏》本、《大正藏》本和《赵城金藏》残本为校本加以标点、校勘,并对重要词语、典故、语句进行注释。
《何谓密教?:关于密教的定义、修习、符号和历史的诠释与争论》为有关“密教”的一本译文集,共收录文章11篇。这些文章皆为当前国际学术界著名佛教学者对有关密教这一主题的讨论,分别从密教的定义、修习、符号和历史等不同的角度,对密教这一宗教、历史现象进行了阐述,代表了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认知程度和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