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著的《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为两卷和两个附录, 卷为“论上帝”,第二卷为“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附录一为“论实体、自然、上帝”,附录二为“论人的心灵。 卷有十章内容,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么、上帝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卷有二十六章内容,阐明了他关于人的境况的看法,对人如何受被动感情的影响、人的理性的御用以及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人的康乐和 完善的自由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灵魂伴侣;成功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很好途径。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凯勒指出,婚姻是一种荣耀的关系,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和最神秘的关系;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与妻子凯西三十六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本书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
此著延续解构“西学东渐”的思路,强调传播主体在一国学术,文化场域的重大势位差别,以德田资源为中心,突出强调三个特殊视角:一是对国别资源功用区分的重视,二是对传播主体迁变的突出,三是对学术/教育制度生成的探讨。 研究思路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突出比较型、群体性研究;往往通过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或是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个案为主体的群体性研究,同时呈现其活动场域的丰富场景,尽可能回到现场。 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德文学科做研究场域;在时间维度上,既注意打点深入的可能,也考虑到历史屏幕的跨度性,尽可能从多场景、多元化的角度呈现历史的复杂图画。压在背后的,既有对个案人物的“同情之理解”、“温情之敬意”。也不乏“审视之目光”、“拷问之思量”。
这套“希伯来圣经教科书”系列的特式:一、勾勒这部经典的写作背景、文本结构。二、精解这部经典文本的重要思想内核,阐述各卷书所包蕴的神学涵义与人文意义。三、介绍这部经典解读的不同进路,概述国外圣经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和评经方法。四、在深入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尝试跨文化的、汉语式的圣经解读。五、每部教材各章节后均附有思考题和进阶文献,供学生研习,以及读者参考。游斌著的《希伯来圣经导论(希伯来圣经教科书)》是其中一本。本书介绍以色列的历史(主要是民族简史)、宗教、风俗制度、古代西亚文化的影响、希伯来圣经的形成、托拉(Torah)、先知书(Nevi'im)、圣卷(Kethuvim)等经卷的结构、特色、神学思想。
英国伦敦有一个火车站名叫“十架君王”,它在罗琳的畅销系列《哈利波特》中已经享有不朽的声誉,本书书名即是取自于它。本书故事情节的展开是以马可福音的记载为基础,叙述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十架君王的生平故事。已经民宗委审读,同意出版。文号为:沪民宗函[2016]49号。
本书是奥古斯丁圣经研究的重要成果。新约圣经中包括四部福音书,这四部福音书叙述的角度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时间顺序上的不同和历史细节上的差异。这些不同和差异是否表明四部福音书互相冲突?奥古斯丁对四部福音书的平行经文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和谐一致性。奥古斯丁是第一个认识到福音书在文本上相互依赖的学者,《论福音书的和谐》则是论述福音书叙事的和谐一致性的经典范例,该书对后来的福音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