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在哲学和神学上影响人类文明1600多年。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信仰归宿可以说代表了一代希罗人文知识分子的选择。他所确立的“信仰寻求理解”的认识论路线成为西方古典文明的标记。在他之后的一代代思想者不断从他的思想寻找灵感,不论天主教神学,更正教神学还是启蒙哲学甚至当代的存在主义, 都从他那里寻找精神资源,他是西方文明里绕不过去的一个根基性人物。 作为现代文化人,无论你的思想路径如何,你已在有意无意中被他影响。 本书收入的两篇是奥古斯丁人论(Doctrine of Man)的代表作。《论自由意志》探讨恶的来源和人的自由意志问题。《论本性与恩典》探讨人的全然败坏与上帝的全然恩典。二文奠定了奥氏对人的本性探讨的基本思路,成为西方性恶论的经典阐释。
目前,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介绍罗杰斯学术理论和思想的书籍以及罗杰斯本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但仍然没有一本罗杰斯的传记。《卡尔·罗杰斯传记》是国内第1本比较全面地介绍罗杰斯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学术思想的传记。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他坚信关爱、理解、个体尊严的价值。卡尔·罗杰斯的所有理论,无论是他的“当事人中心疗法”、“自由学习”,还是“全功能的人”的概念都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在《卡尔·罗杰斯传记》中,罗杰斯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学术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卡尔·罗杰斯传记》让人们对罗杰斯的理论及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甚至是人本主义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哲学辞典》原为伏尔泰应《法兰西大百科全书》之约而撰写的辞条,后由作者单独汇集出版。《哲学词典》与一般辞书的不同是:它跳出一般辞书对矢条进行机械化注解的方式,转而彩叙述描写的手法诠释对象。作者笔调尖刻俏皮,富于哲理,举凡灵魂、爱情、命运、、转世投胎这些长久困扰人类的命题作者都进行了机智冷峻的阐述,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文化读本。伏尔泰推崇的中华文明,曾认真研究过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中国是一个理性主义国家;《哲学辞典》对此亦有叙述。由于这一原因,中国人阅读《哲学辞典》更具有亲切感。
"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读物,讲述了日本女作家渡边和子一生的人生态度,如何对待世界,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拥有爱的话,就算生活有诸多烦恼,也会克服的。渡边和子用她毕生的去教导她的学生,影响世人,珍爱自己,重视自己的同时也不忘了去做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倾注所有爱与善意,善待自己,细致生活。
这篇论文的选题也是几经波折。很早我就对科学主义美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后来在老师指导下,逐渐缩小研究的范围,确定了做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在研究时发现,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美学界和艺术界都对他的思想有极胡的兴趣,但是已经发表的不多的文章也只是就他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思想作一些介绍,而作为当代美学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美学思想远远不止这些,他的电影美学思想、熵在文艺美学中的运用以及他的非语言决定论视阈都相当新颖,于是决定做一个全面的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的研究。尽管我尽了努力,但诊然感到阿恩海姆的深厚和博大在这篇论文中还远没有囊括,所我是以惶恐的心情来提交这篇论文的。
1.《日本的公与私-公共哲学-第3卷》中论题一至论题五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2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日本公私观念的特征和外国公私观念的转换”的前半部分内容编辑而成(2000年5月12-14日,丽嘉皇家大饭店·京都)。该研究会的后半部分成果收录于第四卷《欧美的公与私》,敬请参阅。2.论题四根据口头发表于将来世代国际财团与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公私问题”的报告内容编辑而成(1999年6月12-14日,国立京都国际会馆)。3.特论一 以及特论三是为《日本的公与私-公共哲学-第3卷》新写的内容。4.特论二 曾口头发表于“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次全球一区域公共哲学京都会议亚太地区会议”(2001年9月1-3日,于国立京都国际
本书是《柏拉图全集》增订本第三册,本册包括美涅克塞努篇、小希庇亚篇、伊安篇、高尔吉亚篇四篇对话。译者除了对原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外,还做了较大改动有:(1)原版中各篇对话的提要译自伊迪丝?汉密尔顿所撰写的各篇对话短序。本次修订,所有提要均由译者根据本人的研究心得亲自撰写;(2)对柏拉图的疑伪之作16篇做了补译并收录;(3)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族名、神名)有少量改动和增添;哲学概念和术语的译名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动态有改动,并以注释的方式说明旧译和新译的基本情况。(4)参照已有各种版本的柏拉图著作,重新修改了书中所有注释;(5)参考英文版柏拉图全集索引,重编修订版索引,增加希腊文对照;(6)将原来四卷本拆改为十本小册子,以解决全集篇幅过大问题,便于青年学生购买。
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 一位在非洲从事人道救援的年轻女性,在经历战乱、腐败、贫穷和疾病的威胁后,为何仍能鼓足勇气,继续艰难的奉献工作? 一位在“文革”时期被好友出卖、受尽磨难的医生,当有机会复仇时,为何会选择将手中的刀剑轻轻放下? 美国知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阿瑟?克莱曼、费时数年对这些“苦难经验”细致观察和体验,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提示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和无常,并超越地方性价值观所带来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因为摧毁,所以急需创新;因为摧毁,所以有了无限创造的可能。于是,在推倒的那面传统之墙下,有了现代艺术家们群舞和迷狂的身影。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声音,需要新的容颜。几千年的积淀终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空交替中喷涌而出,薄发成誓不循规蹈矩的叛逆之子,掀起一股席卷全球的现代艺术浪潮。
古代雅典人是早表明并践行,即使没有特定家境和教育的普通公民也是可以做出负责任的政治决定这一观念的。出于这个原因,对于雅典民主的反应,一直是政治思想上好的罗尔沙赫氏测验。无论是称赞雅典是现代民主的合法祖先,还是指责其为暴民的统治,纵观历史,评论者们所展现的多是他们自己政治和社会观点。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珍妮弗·托尔伯特·罗伯兹缕述了从雅典时期到当代的雅典民主接受史,探索涉及了历史学、伦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性别研究、教育理论等领域。
奥斯曼 努日 托普巴希所著的《心灵的泪滴(来自富饶的玛斯纳维鲁米精选)》吸收海内外研究伊斯兰的汉语学人的翻译和研究成果,尽可能反映他们的新的研究言路和立场;反省20世纪汉语伊斯兰研究的文化历程,在此基础上收集20世纪初的一些较有思想的学人的研究成果,并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