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新兴宗教运动——全球赛莱菲耶》一书问世已有六年,赛莱菲耶也经历了惊人的巨变。在2009年以前,非政治的赛莱菲耶居于主导地位。201 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赛莱菲耶变得更具政治色彩。埃及和也门创建了赛莱菲耶政党,与其他政党一样,它们制定计划、参与竞选,彻底改变了赛莱菲耶的性质。独立于乌里玛的新一代领导人更务实,给追随者以美好的许诺。而过去几十年中,乌里玛几乎完全控制着赛莱菲耶。于是,赛莱菲耶的发展越来越两极化,那些认为赛莱菲耶应当参与政治的追随者们,与那些坚持把正本清源、净化宗教视作赛莱菲耶本质特性的反对者们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一些乌里玛甚至谴责新“政治家”,号召追随者们远离政治。这种非政治的倾向得到沙特当局以及沙特发起的反对“政治伊斯兰”尤其反对穆斯林兄弟会运动的支持。同样,
本书精选了当代国际著名的美学名家的访谈,不仅深描出的“美学国际”之版图和走势,而且使得中西美学之间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文化间性”的对话。这就是“全球对话主义”的时代,中国美学已经融入其中。
本书在对道德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现实情况的审视和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给出了提升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可能答案。在对已有的道德建设原则进行梳理与整合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增强道德建设实效性应该恪守的四个基本原则;提出了提高道德建设实效性应该采取的八个主要对策;对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也作出了新的思考。研究旨在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方法论参考,为推进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状况探求有效的建设方案。
程越所著的《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研究》以宫观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全真道,是一个新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讲,填补了金元全真道研究的某些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充分运用了历史学、金石学、统计学等方法,并辅助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一个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的资料库,其中收录宫观1200多座,为定量分析全真道提供了可能,这种方法上的大胆创新,为以後全真道研究开拓了思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著作,怎样才能尽快领略到经典的核心要义,减少在茫茫书海中不得要领的辛苦?“中华经典精粹解读”丛书正是为适应当代读者需求编写的国学经典普及丛书。 ??? 选目“精粹”:所选典籍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著作。 ??? 选文“精粹”:所选文段均为经典中的精华部分。 ???原文后附“扩展阅读”:参照原文选段,从其他经典著作中选摘出内容、思想与本段相关的语段,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选文。 ??? “点评”精到:从当代人的视角出发,对文段精髓加以解读,以唤起读者更多的思索和体悟。
中国宗教思想史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又是一个亟待开拓的学科。中国宗教发展形态的特殊和复杂,给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数不尽的难题。由于我国宗教学术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更突显出这一学术领域研究的难度。不过这一工作的迫切性是十分显然的。正基于这样的认识,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把“中国宗教思想史”确立为一个研究重点,组织力量撰写《中国宗教思想史》。这是难度很大的任务。课题组从事的先期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搜集资料,包括涉及课题内容的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再是对于编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进行讨论,包括有关具体个案的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每位成员就个人研究心得写成文章,已经或将要陆续刊布(已完成结集发表的有《中国宗教思想文化》专辑,《东方丛刊》2007年第3辑;《中国宗教
《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在三个方面具有新意:一是从研究浙东地域文化入手,论证妈祖信俗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关系。二是妈祖信俗在其发展传播过程中,包容和汲取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有东方特色的原始海洋文明。三是以妈祖信俗为合理内涵的东方原始海洋文明,孕育城市文化精神,使“宁波帮”商人走向世界。作者黄浙苏著此书的目的,旨在说明这轮循环中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伊斯兰都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民族领袖。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史中占有一个很重要地位,尤其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伊斯兰教表现出来的能量,说明它是现代第三世界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0世纪50年代,在马青年同志的领导下,作者对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作过一些调查,整理过一些供学习民族宗教政策的参考资料。此后又做了一番搜集和核实资料的工作。十年动乱,使一些珍贵的原始资料损毁。为了抢救资料,先将手头积累的零散材料整理出来,名曰《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供学者、专家和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这个材料虽然以“史略”命名,但它距“史”的要求尚远,更谈不上论著了。至于教派门宦的宗教
《禅话西方哲学的禅化》写作宗旨:说明中国禅学所确认的宇宙本体在人类历炼的大化流转中的普在与众用。本册写作目的:阐明非理性的存在与理性真理的关系于禅学中是如何演示的。 默顿在谈中国学问时说:“禅宗照亮了庄子,庄子也照亮了禅宗。”作者在这里姑妄剥之:中国禅学照亮了西方哲学,哲学也演绎了禅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器,玉器也成就了他山之石的大用。当全球化大戏成为大化流转中的滚滚洪流时,文化的归一融合,又何尝不可能呢?须知,报身实相是无限多样化的,而真如实相却是予人具一的。如是,佛陀才说众生平等,因其共有自家宝藏,只是在其识与不识。
我国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多民族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千姿百态,有漫长有历史沿革。 学海无边,学无止境。尽管本丛书各册主编皆是学术功底深厚的著名专家学者,他们为编好丛书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因丛书成本时间很短,难免会有些失当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建议,以便再版时予以修订。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总体性范畴;历史总体:人本主义总体性概念的初步建构;总体性概念的个人转向;“具体总体”的本体论回归;总体性概念的结构主义置换等。
本书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经济学家们围绕着是否可以通过国家介入和控制私人利益来实现公共善以及应该如何看待日本的经济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对20世纪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批判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如何科学认识和解决社会变迁中的人口老龄化。面临普遍的“价值失落”和“道德危机”,我们需要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研究和解决现实存在的老年人问题,服务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沿着人类社会对20世纪的反思的轨迹去考察和建立一种和谐文化,从根本上在制度发展和价值实现探讨养老问题,构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关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网络。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中,我国出现“重老龄”、“修文化”、“讲道德”、“提和谐”等新的社会动向,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现实环境条件下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道路,选择一条通向和谐社会之路。研究和处理好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探讨和解决好传统文化继承问题,建立和完善新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