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学是明末清初以来穆斯林民间流行的宗教常识读物的通称,版本众多,各异其趣。这本新杂学由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编写,在继承传统编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诉求,融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于一体,全面系统而又简明通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阿、汉、拉丁三语拼写念词,是伊斯兰宗教知识的普及性入门读物。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今世界上约有188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近60亿人,有48亿人存在着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宗教信仰的问题,其中有些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也有一些民族信仰几种宗教。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以及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等等,书后还附有西北穆斯林学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专用语表,便于读者查阅。全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可使读者对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有一个概况的认识和了解。
伊斯兰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但是,它毕竟已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千百年来,中国穆斯林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反抗共同的敌人,建设祖国的大厦。在这种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战斗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汉族及其他史弟民族学习,接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史弟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使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使中国的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种中国风格,把握这种中国特色,才会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伊斯兰教,才会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各族穆斯林历史上所走过的道路,所做过的一切,从而有助于加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激发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自信力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