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正在失去爱的能力?疯狂消费后,欲望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满足?每个人为什么都成为其他人的敌人? 齐格蒙特 鲍曼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去世前,曾与瑞士记者彼得 哈夫纳交谈了几天,在他英国利兹的家中,就他毕生的工作进行了四次长谈。 在长谈中,他继续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与亲密关系 、 身份、 工作与休闲、家庭、 犹太性、道德、幸福、 社会 。从 二战 纳粹大屠杀 到 数字时代 ,从 经济危机 到 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从社会责任到公民权利,从战争阴影到幸福日常,从偶像作家到人格类型 为悬浮在不安全感中的我们这代人提供对自己境况的新认知。 他狡黠睿智地描述我们这个流动不居的时代,以及人的境况;从不回避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 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 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 永远停滞的民族 。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
◎先要直面自我, 才能找到意义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 反虚无 生存指南! 齐格蒙特 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 罗德邮件往来,探讨 现代人的自我 ;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 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 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 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 某种程度上, 现代史 是一部 自我 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 鲍曼与罗德棋逢对手,结合他们各自的社会学、哲学、文化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 在流动的现代世界中,如何理解复杂的自我
让 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 恐怖主义者 ,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在 消费社会理论 和 后现代性的命运 方面卓有建树。他的理论目前正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理论以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电影《骇客帝国》主题和基本背景就来自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流行的教学参考书。 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
现代性,究竟是有着普遍设定的社会形态,还是向着某个目标前进的多样努力?现代化,究竟是具有普遍取向的社会规划,还是彼此相互竞争的多元路径? 什穆埃尔 N.艾森施塔特,社会学大师,终其一生探索上述两个问题。在他看来,现代性和现代化是未完成的工程,包含着多元路径和多样可能。 本论文集汇聚中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顶尖学者,在各自的学术背景中延续、探讨艾森施塔特的多元现代性学说,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留下关于现代性、现代化的独特思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社会学理论和研究的解释力提出了较为严肃的质疑。为了回应这些质疑,著名社会学家彼得 赫斯特洛姆在这部著作中论述了以分析为导向的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基础,主张只有系统地发展社会学理论,才能使其具有解释力和精确性。在本书中,他探讨了各种行动和互动的机制,并展示了如何在微观和宏观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证研究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这是一部清晰、简洁且富有原创性的著作,于200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翌年即获美国社会学协会(ASA)詹姆斯 科尔曼图书奖(James S. Coleman Book Award),并被陆续翻译成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不断吸引着新的读者。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 谢林(Thomas Schelling)欣然为本书中文版作序。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社会学系列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
《性别打结》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性别社会学著作,其影响却延续至今。 这本书定义并阐述了父权制的概念,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作者艾伦·约翰逊作为社会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父权制中的既得利益者”,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切身感受结合,从男性视角解构父权制,剖析“男性既享有特权,又对父权制感到无能为力”的矛盾现象,强调避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 小阻力路径”是消除性别不平等的关键,从而撬动我们习焉不察的社会结构。 这本写给男人与女人共同阅读的行动指南详述了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善性别矛盾,鼓励每个人在生活中消除性别对立的戾气,增进两性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性别和解,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种下改变世界的种子:“我们必须找到办法,让男人和女人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问题
人工智能正在打开潘多拉魔盒。事实上,每一次划时代的技术浪潮,都粘满了“盲目乐观”的羽毛。 虽然结束了二战,但也形成了对人类存在的巨大威胁;互联网虽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边界,但越来越多的人反而经历着时空坍缩;人工智能虽然使得机器变得越来越人类友好,但人类反而像是沦为了机器的附庸……本书中,熊培云以 为思绪的起点,进而延展到互联网构建的新型文明,及至近年来欣欣向荣的人工智能,系统、广阔地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思考。试图在科技一往无前的当下,唤醒“人何以为人”的意识;唯愿科技与人文,各执半轮明月。
大学文凭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吗?赚钱越多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大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当美国梦成为谎言,当平等的假象造成胜者的优越与败者的愤怒,当不同立场的人失去相互倾听的能力,跟随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工作的价值与成功的定义,是每一个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经历的思辨。曾经,我们的社会承诺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同等机会下公平竞争,那么优胜者就应该获得奖赏。这是“美国梦”所代表的理想,也是大多数现代社会认同的“择优制”(meritocracy)的伦理核心。然而桑德尔认为,昔日激励无数人奋斗的“美国梦”,恰恰是造成今日美国社会分裂的根源,这种看似公平的成功观造成精英的傲慢和底层的怨恨,使成功者深信其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忘记帮助到他们的
用约翰 霍尔的话说,迈尔克 曼就像 我们时代的马克斯 韦伯 。在其跨越漫长历史时段的研究中,曼试图发展出从整体上理解历史记录的工具,形成了他关于社会权力来源的理论。 这本《21世纪的权力》源自曼与霍尔之间的一系列对话。曼在其中展示了如何用四种权力来源 经济、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 的概念工具追踪权力的前沿,并发展了他对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全球权力变化形式的看法。曼认为,全球化的出现同时改变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乃至帝国的性质。对话总结了不同地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探讨了中国、印度、中东、欧盟的角色,论述了可能导致国家强弱变化的原因,也提示我们金融资本不可遏制的力量和环境问题带来的重大危机。这些讨论同时构成对如下问题的考察,即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解释结构性的趋势和令人震惊的单一事件。 曼认为
作为欧洲“发射的卫星”,今日美国是不是鲍德里亚笔下“已实现的乌托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经验或危险性在哪里?本书以作者的两次访美为线索,深刻分析了托马斯·莫尔等人的乌托邦思想与美国的隐秘联系,以及独立战争以来“有污点的国父”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美国时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是一次“小路朝天”的精神之旅。漫无目的的穿行、无远弗届的游思以及随时切换的交谈与场景,使《寻美记》更像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作者相信不完美的人类注定不会拥有完美的乌托邦,而人世之希望却又在于新世界可以成长于种种破碎的现实或者不完美。 在写作方法上,本书延续了作者“坐得住书斋,下得了田野”的风格,诗意与沉思得以在时空交错中不断呈现。
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
本书着眼于 黑天鹅 灰犀牛 大白象 诸多突发事件的发生,从多维社会学理论视角,构建具有层次化意义的安全应急社会学理论体系,饱含社会力量、社会策略、社会机制、文化伦理、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等社会性元素的分析,有助于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强化社会化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对全社会化解风险、减灾止损、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
复杂性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并且这道鸿沟时常让人感到难以跨越。这道鸿沟之上,需要一座桥梁,而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写作者搭建这座桥梁。它鼓励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方法,不仅要满足广大读者中的科研工作者,还要满足论文的重要读者 审稿人和期刊编辑。 本书可作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医学领域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研究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论文写作参考用书,使他们的论文不仅能被接受,还能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出版领域脱颖而出。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也可根据本书来审查自己学生或员工的论文或报告。 在书中前半部分,作者首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英语科技写作培训的实践,从写作态度、写作风格、发表策略、语法、逻辑、知识衔接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减少读者阅读所需要的时间、记忆和精力,同时保持他们阅读的注意力和积
《社会达尔文主义》描绘了达尔文主义对于美国社会理论的深刻影响,以及在进化论对于美国社会思想和整治行动的作用上所存在的争论。有学者(如Herbert Spencer和William Graham Sumner)论述了适者生存的思想,并认为放任自流的当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能带来一定好处。还有学者(如William James和John Dewey)则提出,需要靠人类的规划来指引社会的发展及优化自然秩序。 本书对社会哲学理论做了重要分析,并对美国历史中的金边时代和进步时代等背后的内涵做了阐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并身体力行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以后,他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再次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他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本书结合了中国调查研究领域知名团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廉思教授课题组的调研实战经验和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调查研究的相关理论,细致讲解了调查研究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方法。本书避免了简单照搬西方社会学或统计学的调查方法,植根于中国国情,积极探索本土特色的社会调查方法;内容撰写力求客观、权威、通俗,兼具学术性和实务性,既适合党政部门和学术机构撰写研究报告时参考,也适合调查人员阅读学习和指导学
本书依据使用较多、影响较大和前景广阔等标准,厘清和阐释了新世纪行动研究八大范式。章梳理了先期出现的三大流派与三种模式,提炼出行动研究八大范式。第二章至第九章,依次对 协作式行动研究 参与式行动研究 局内人行动研究 生活理论行动研究 系统性行动研究 预见式行动研究 人种志行动研究 网络化行动研究 八大范式,就基本概念、过程模型及具体方法进行阐释。第十章分析了学习学术和人工智能背景下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本书为人们认识和选用行动研究范式,提供了具体文本与清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