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媒体对影响公众生活的急性危机事件的报道以及对危机干预、响应团队、危机管理和稳定等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危机干预手册:评估、处置和研究(第四版)》旨在满足人们对有效处置急性危机事件的技能和方法的需求,被专门设计用于应对校园暴力、殴打、成人物质滥用与大规模恐怖袭击灾难等各种急性危机事件。这本干预手册采用统一的危机干预模式,实用、适时、易读,提供了针对个体急性危机状况的有效干预方法,是一线危机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科室护士和研究生学习最新干预流程和方法的宝贵资源。
本蓝皮书依托实证数据和专业分析,从应急管理体系改革与发展、重要领域安全形势与特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法治建设、应急能力提升、典型案例等多个板块,梳理中国应急管理的年度进展,剖析问题、总结经验,分析趋势、提出建议,致力于深化应急管理研究、推动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普及应急管理科学理念。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经受各类挑战,努力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年。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战略部署,落实 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等明确任务,奋力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成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基调
本年度平安北京建设评估调查围绕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这一主线展开,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进行完善。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级168项指标,其中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125项。调查问卷包含5部分117个问题。课题组组建了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0名硕士生和本科生的调查团队,在北京市16个区随机抽取60个街道90个社区发放调查问卷1867份,回收有效样本1790份。同时还开展21次访谈。各级指标得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和网络检索数据的组合与权重加以计算。本年度平安北京建设评估总得分为86.84分,处于 优秀 等级。 社会治理 应急管理 矛盾纠纷化解 民生安全 平安建设保障 5项一级指标得分处于 优秀 等级, 社会治安防控 安全感 2项一级指标处于 良好 等级。总报告在2023年平安北京建设功能区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7》以 大国治海之城市向海而兴 为主题,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向海而兴的优势基础、发展成效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等,并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研究提出中国城市向海而兴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报告》包括总报告、海洋经济篇、海洋生态篇、海丝建设篇、案例篇、城市发展大事记6个篇章。《报告》认为,我国城市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整体向好,海洋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海洋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显著,海洋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海洋政策体系基本构筑,城市向海发展日益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报告》立足国际视野,对标海洋强国建设目标要求,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空间经济学 6D 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向海而兴高质量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建立和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已成为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关注基层治理体系中核心要素对体系稳定、持续增效的维系机理,已经成为新时代深化基层治理研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论命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专著以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为研究内容,围绕 为什么 要构建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 是什么 、 如何建 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等主要问题,对基层治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全书共九个部分,由总论和八个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章节组成,形成了 1 8 的框架结构。总论部分,从全局和总体角度阐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的 为什么 、 是什么 和 怎么样 等问题。第一章至第八章从党建引领、政府履责、基层自治、基
本书接续2021年调查报告的研究主题,在2022年度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政策创新的关键议题,包括中等收入群体幸福感、贫困治理与公众贫困认知、平台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权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孩 政策与儿童照顾、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生活平衡等,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风险治理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复合性、复杂性和跨界性增强的风险态势,尤其体现在气候变化、安全生产以及社会风险三个方面。2023年我国坚持常态应急和非常态应急相结合,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 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的要求,我国进一步强化综合统筹,推动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聚焦打早打小和攻坚打赢实战需要,我国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年度皮书系统梳理2023年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风险治理领域的理论研究、政策趋势与最新动态,深入剖析社区、学校等
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创新和公共管理研究共同关注的领域。本书以网络管理理论、行动理论、管家理论等为指导,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联合行动进行系统考察。具体而言,本书以社区房屋类型为标准,选择了村改居社区、老街巷社区、动迁安置社区以及普通商品房社区四个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治理的行动遵循理性逻辑,根据社区类型差异分别形成自我构建式、记忆叙事式、社群互助式以及赋能授权式行动模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政府的合作意愿与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本书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有效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支撑,可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本书荟集王先明等学者的研究论文,按历史分期归类,立足于丰富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变迁和不同实践,以期为当代“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清末到当代,如何复兴乡村,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予以推行。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源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不懈奋斗;而今,这千百年来的实践与思想会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转折点上,必将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与路径选择。
本书荟集王先明等学者的研究论文,按历史分期归类,立足于丰富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变迁和不同实践,以期为当代“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清末到当代,如何复兴乡村,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予以推行。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源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不懈奋斗;而今,这千百年来的实践与思想会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转折点上,必将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与路径选择。
本书荟集王先明等学者的研究论文,按历史分期归类,立足于丰富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变迁和不同实践,以期为当代“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清末到当代,如何复兴乡村,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予以推行。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源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不懈奋斗;而今,这千百年来的实践与思想会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转折点上,必将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与路径选择。
本书荟集王先明等学者的研究论文,按历史分期归类,立足于丰富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变迁和不同实践,以期为当代“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清末到当代,如何复兴乡村,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予以推行。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源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不懈奋斗;而今,这千百年来的实践与思想会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转折点上,必将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与路径选择。
本书荟集王先明等学者的研究论文,按历史分期归类,立足于丰富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变迁和不同实践,以期为当代“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清末到当代,如何复兴乡村,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予以推行。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源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不懈奋斗;而今,这千百年来的实践与思想会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转折点上,必将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的政治哲学话语》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之一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战略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总体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标志着社会建设从管理走向治理的模式转换。作为新的社会建设模式,社会治理*根本的问题在于厘清治理之道。社会权力关系的调整、社会行为机制的革新和社会道德图式的改变都建立在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也内生着新的政治哲学诉求。面对社会治理,我们必须回答以下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社会治理的理念源从何来?社会治理需要何种价值的牵
本书以 北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和数字化公共服务快速发展 为年度主题,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北京市公共服务领域整体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回顾,不仅对16区公共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还聚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中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核心领域及其重点问题,结合翔实的调研数据和资料,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分析了2017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态势,探索了产业园区形态演进的规律特征,总结和提炼产业园区发展背后起着决定作用的发展模式。本书延续了2013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年中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长期开展资源环境遥感研究项目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7)》、《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9)》与《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21)》的持续和深化。书中系统开展了中国城市扩展、植被生态、水分收支、主要粮食作物、重大自然灾害、大气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遥感监测分析,对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 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 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同时, 新冠疫情 的大规模暴发将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倒逼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需求,产业链安全越发重要, 区域化布局供应链将成为常态,关键领域的 国产替代 和 5G应用 迎来重大机遇期。在中国 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的今天,国家高新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国家高新区内的上 市公司则是高新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截至2021年底,1864家A股上市公司为国家高新区贡献 了33.68%的营业收入、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