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研究方面不乏详尽权威的导论。但这些学术专论都趋于冗长且学术性太强,对初学者来说大有泰山压顶之势。于是,“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这套让人们循序渐进、轻松地掌握复杂概念的过渡性简明教程,就应运而生了。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这套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 本套丛书采用了统一的结构模式,在“前言”之后,由“概述”、“阅读材料”、“参考书目”和“术语表”四个部分构成。部分概述是全书的主体,也是有关该领域研究的论。第二部分提供与书中各章节内容相应的深入阅读的材料
本书讲述了功能派的形成过程、基本思想和作者本人提出的翻译的忠诚原则。书中还谈到了该理论在译者培养、文学翻译、口译中的应用以及对译者翻译道德观念的影响。另外,克里斯蒂安·诺德在本书中还详细举例说明了自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形成以来受到的各种批评并针对批评中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后作者展望了功能派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书系 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 之一。该丛书精选自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著,与 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书全面论述了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及其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试图以浅显的文字和简明的方式,对大学、中学语言教师以及广大语文工作者和学习者介绍现代语言学各领域、各流派的基本理论。现代语言学是一门迅速发展、方面极广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关系到社会文化的繁荣,因此它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门关键性科学。这门科学所提出的问题等待着有心的学习者去思考,它所提出的答案需要加以验证。
20世纪后的30年中,性别研究渗透到了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人们对于性别的关注深刻影响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的发展。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的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以及对文化的强调已使翻译成为探索性别与文化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重要领域。 本书将翻译置于女权运动以及这场运动对“父权”语言的批判的背景中,阐述了女性实验性作品的翻译实践、译者的大胆介入、一些重要文本如《圣经》的翻译、翻译对父权社会中“消失”作品的重现及以女性译者为焦点的翻译历史研究等一系列问题。
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 由外教社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作为供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本套丛书旨在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本套丛书浅显易懂,读者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与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对相应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这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所下的断语。凡科学,都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这门科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书的各类大小18篇文章,写于1987至2002年间。其内容涉及现代汉语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学术评论三个方面。这些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作者这15年间除语法研究之外所作的研究工作。 书中所收现代汉语词汇学的4篇文章,是作者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的学术起点,尽管后由来兴趣他移,很少研讨词汇问题,但词汇研究给作者的影响是深刻的;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6篇文章,虽多为一些空泛之论,但却是作者心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印迹;后面的7篇会议综述和书评,是作者十多年来从事编辑工作的一部分记录;后一篇,是理想主义的感言,抒发的是对中国语言学的情怀
本书的主体(概述部分)正是按照上述四个领域而编排,共分为五章:章是导言,总体介绍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描述从声啼哭到孩童式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整个语言习得过程,揭示了语言的内在性;第三章描述语言产生需经历的四个阶段;概念形成、言语组合、发声和自控;第四章论述诸如口误等语言现象为我们理解语言产生提供的依据。然而这个复杂的过程基本上是不意识的。借助实验的方法,人们对语音、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理解都作了较为客观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即语言的理解明显受到语境因素的影响;第五章介绍通过对失语症病人的观察研究,人们不仅掌握了大脑某些区域与语言关系,还发现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一不同对语言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赢在论文·谋篇》列举了论文写作和投稿的一些基本步骤,在此基础上各研究小组可以*程度地增加论文发表机会。此外,作者也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疏忽之处,例如,蓄意或无意中形成的署名权争议、重复发表以及剽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