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武编著的《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系列:汉字史话》主要内容:华夏民族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原始的汉字,其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独立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体系即汉字体系。汉字的起源流变,在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系列:汉字史话》从图画和名号的结合探求汉字的缘起,从上周文化的衔接探求甲金文子的联系,从繁简、正俗的对立统一探求篆、隶、草、楷、行各种字体的特点和成因,勾画出一部汉字形成、演变的简明历史。
周信炎编著的《训诂学史话》讲述了: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释解古文献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其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而 好地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萌芽于先秦时代,经过汉魏、隋唐及宋元明各朝的发展,终于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清代不仅出现了两个主要的训诂学流派——吴派和皖派,涌现了一批 的训诂学大师,而且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训诂学作品,比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等,这些作品对民国直至如今的训诂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人类经验——概念化——图式化——语言形式”这一基本假设为前提,探讨了英汉被动句产生异同的根本原因及深层机理,令人信服地解释了英汉被动句的局部不可对译性、宏观被动性、主语的间接受事性以及汉语特殊“被”字句的非转换性等问题,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领域内一本较有新意的专著。可供大专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语言学研究者及爱好者参考使用。
在语言研究方面不乏详尽权威的导论。但这些学术专论都趋于冗长且学术性太强,对初学者来说大有泰山压顶之势。于是,“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这套让人们循序渐进、轻松地掌握复杂概念的过渡性简明教程,就应运而生了。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这套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 本套丛书采用了统一的结构模式,在“前言”之后,由“概述”、“阅读材料”、“参考书目”和“术语表”四个部分构成。部分概述是全书的主体,也是有关该领域研究的论。第二部分提供与书中各章节内容相应的深入阅读的材料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这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所下的断语。凡科学,都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这门科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书的各类大小18篇文章,写于1987至2002年间。其内容涉及现代汉语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学术评论三个方面。这些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作者这15年间除语法研究之外所作的研究工作。 书中所收现代汉语词汇学的4篇文章,是作者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的学术起点,尽管后由来兴趣他移,很少研讨词汇问题,但词汇研究给作者的影响是深刻的;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6篇文章,虽多为一些空泛之论,但却是作者心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印迹;后面的7篇会议综述和书评,是作者十多年来从事编辑工作的一部分记录;后一篇,是理想主义的感言,抒发的是对中国语言学的情怀
本书系 剑桥应用语言学丛书 之一。该丛书精选自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著,与 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书向教师、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人员全面介绍了如何对语言课程的效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吴爱俊翻译的这本书是“彩虹桥”汉语分级读物的第1级,适合词汇量为300词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本书讲述了聪明的官员通过“审石头”找出抢夺他人财物的坏人的故事,并配有英文全文翻译以及24幅活泼生动的插图,课后附有练习题和生词表。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巩固语言知识、了解中国文化。
“华语阅读金字塔”是针对少年儿童汉语学习者编写的大型汉语阅读系列读物。以 学校中小学生、 的低幼儿童以及参加YCT、HSK考试的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从学前至中学,共分13个等级,每个等级计划出版20册,根据PYP教学话题和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以YCT词汇作为基本词汇,并参照IGCSE和IB、AP等 流行中文考试大纲词汇,加上 学校中比较流行的教材里的词汇编写。 鲍思冶、曾凡静、陆瑜编著,吴爱俊翻译,陈绪寒绘画的《胆小的咪咪/华语阅读金字塔》为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