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籍英译通论》分上下两部,分别为 理论篇 和 应用篇 。 理论篇 共六章。内容分别为:(1)中国文化体系与核心;(2)中籍英译的新思路;(3)西方翻译理论简史;(4)中国翻译和中国翻译理论简史(上);(5)中国翻译和中国翻译理论简史(下);(6)中国典籍翻译理论。 应用篇 共八章。内容分别为:(1)翻译技巧;(2)翻译批評;(3)翻译教学;(4)古文今译;(5)散文美译;(6)哲言精译(上):经;(7)哲言精译(下):子;(8)诗歌翻译。
本教程共20课,涉及30个实用话题,由导译、课前练笔、课前批评、全译知识、全译窍门、话题词汇、课后练习、比读体悟八大板块构成。全书共155篇全译实践,200道思考题,5014条专题术语,96篇比读体悟。全书以专题为单元,以翻译实践学得为主,以翻译基本知识和方法习得为辅,通过72学时的汉俄互译实践,实训至少20000字翻译量;通过全译七大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汉俄互译技能与翻译意识,奠定行业翻译基础。
......
本书的正文部分共有六章。 章是整个书稿的起点,主要探讨“中学西传”的缘起、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首译之功”:《今古奇观》译本。本章通过翻译策略、路径及动因等维度,探究译者的一些偏好和价值取向及其与所处时代背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章以《好逑传》译本为例,探讨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回眸和译本背景、译本探析、德庇时译者主体身份等内容。第四章以《玉娇梨》为例,介绍了译者及其背景、传译本举隅、对 用语的改编及处理、对女性的形塑及教化等内容。第五章介绍了西传中国古典小说译本的背景因素、《玉娇梨》等译本对西方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等内容。第六章主要探讨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启示。书末的附录是笔者对美国研究中国明清时期文学、文化、 的专家艾利克教授的访谈录。
《中国文字研究》是教育 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的学术出版物,创刊于1999年,是CSSCI来源集刊。主要刊载新的国内外有关汉字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本体研究论文。刊物采用匿名审稿,刊发的学术论文体现了汉语言文字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学科发展面貌,具有较新的学术价值。本辑栏目设有 古文字研究 、 简牍碑刻文字研究 、 汉字相关理论问题研究 、 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 、 少数民族文字和域外汉字研究 、 书评与国际合作信息 等。
《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积淀与视角》编著者谭载喜等。本书为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香港浸会大学,2011年7月)论文选集。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澳门等地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提交了论文。本书依照会议主旨,匿名评审,择文而编,集中反映两岸四地学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与跨语言文化交流研究者、各大院校语言文化院系师生以及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其他人士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选编戴望舒具有代表性的译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文艺随笔与文艺理论等,以期让读者通过译作的魅力了解、感受戴望舒的翻译思想和理念。本书选文力求全面,所选译作涵盖了戴望舒求学生涯、革命时期等不同人生
【新华书店旗舰店】 典籍翻译评价原理与评价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志强 著 原价 ¥95.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1-01
本书以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为基础,从焦,点、背景、路径、运动、方式等层面对英语、汉语的语言编码形式做了对比研究,并努力挖掘其背后的认知理据。通过语料分析发现,汉语既是卫星框架语言,也是动词框架语言
王东风编著的《跨学科的翻译研究/中国当代翻译研究文库》旨在探索跨学科的翻译研究的可能性,主要从语言学、诗学和文化的角度对翻译展开多角度的研究。所牵涉的学科除了这三个主要学科之外,还包括哲学、历史学、社
汉译指从外语译成汉语的产物。因受制于原文而有别于纯粹的汉语,汉译存在种种问题,对汉语产生了影响,其规范化问题是一个有待系统关注的领域,尤其是有助于一线从译者和翻译学习者提升汉译水平。全书共十三章,前四章描写汉译现象:汉译表达的种种特征、汉译偏离汉语规范的五种表现、汉译优化的四个进阶,以及汉译与其翻译观的关系。后九章分别讨论典型的汉译优化问题:如何从同义表达中优中选优;如何破解汉译“的的不休”现象;如何避免数量结构的滥用;如何在汉译中化“被”为实;如何将长句化简;如何用好流水句,译出地道的汉语;等等。 提出了汉译优化的四个深层目标:准确性汉化、汉译鲜明性汉化、生动性汉化、流畅性汉化。
本书以加工层次理论(Leow, 2015)为理论基础,围绕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加工的影响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该书涵盖了理论、方法和实证等多个方面,旨在揭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同个体差异因素对
通过对早期爱尔兰文学作品英译的广泛的案例研究,作者在本书中构建了一个繁复的双重主题。她考查了爱尔兰人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向人们展示了翻译家在翻译爱尔兰民族文学遗产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对英国殖民主义和文化压迫的反抗。这种对英国个殖民地的文化轨迹的开创性分析是本书对后殖民主义研究的重要贡献,也为其他有过类似殖民统治遭遇的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模式。这些案例研究同时也成为质疑当代翻译理论的工具。
《唐诗的域外英译与传播》为加拿大籍华人学者江岚教授代表作《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的修订版。《唐诗西传史论》中文简体字版于2009年由学苑出版社作为“列国汉学史书系”之一出版发行。该书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本书对语言学、语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证,指出互文理论适应现代语言学系统观的发展方向,从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来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篇。全书共分七章,分别是:语篇互文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语篇互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