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籍英译通论》分上下两部,分别为 理论篇 和 应用篇 。 理论篇 共六章。内容分别为:(1)中国文化体系与核心;(2)中籍英译的新思路;(3)西方翻译理论简史;(4)中国翻译和中国翻译理论简史(上);(5)中国翻译和中国翻译理论简史(下);(6)中国典籍翻译理论。 应用篇 共八章。内容分别为:(1)翻译技巧;(2)翻译批評;(3)翻译教学;(4)古文今译;(5)散文美译;(6)哲言精译(上):经;(7)哲言精译(下):子;(8)诗歌翻译。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二十条”搭建了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激活了数据要素价值,夯实了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本书从大数据理论、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技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据治理、大数据安全、数权法、大数据史九个部分对大数据名词条目进行了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多语种翻译研究,提出了“以锚为准、轴为两翼,规范为主、兼顾描写”的系统性翻译原则,推进了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等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有利于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
本书包括五章及后记: 章,ESP的本质属性及其翻译;第二章, 思维模式对ESP翻译的制约;第三章,功能语境对ESP翻译的效用;第四章,ESP翻译中的美学取向;第五章,ESP的翻译策略(第五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后记,成果结语(成果的主要观点和结论、社会效益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中国外语教材史.上卷》由陈坚林主编
《中国外语教材史.下卷》由陈坚林主编
本书围绕“华二代祖语保持”的命题,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世界主要华人移民国家和地区的华二代祖语教学、保持情况及其所使用的教材,深入探讨剖析其中的语言规划、语言形态、语言实践、语言
该书以上千种原文著作为基础,将中日两国文学经典在对方国家的传播和翻译放在一起对照分析,对推进中国文学经典走出去,提高外国文学经典的翻译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资料翔实,考据严谨,结构合理,研究成果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为中日文学经典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书汇编了作者十余年间陆续发表的30篇学术文章。 这些文章思路连贯,学理贯通,可前后呼应,相互印证。针对20世纪以来中西翻译理论中出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结合翻译活动和文化传播活动的实际,作者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深入的研究, 指出了对外文化传播不等于对外翻译, 提出了翻译的“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这对概念, 区分了翻译的“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首次明确了译介学和翻译学各自的学科概念及其学科范畴,并总结了若干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本书适合高校翻译理论与实践、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翻译硕士(MII)笔译等方向的在校研究生和报考者,以及对翻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该书以上千种原文著作为基础,将中日两国文学经典在对方国家的传播和翻译放在一起对照分析,对推进中国文学经典走出去,提高外国文学经典的翻译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资料翔实,考据严谨,结构合理,研究成果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是穆木天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厚遗产,是不可复现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存和翻译记忆,具有鲜明的文献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本书使不为学界所熟知的穆木天晚年翻译手稿次系统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手稿出发,重新梳理新中国外国文学学科(东方文学学科)构建史,阐发俄苏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与影响方式,解析穆木天的生命轨迹、精神向度、书写品质,以及穆木天 翻译家 身份的构建与确认。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 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设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62所培养院校,年招生一万多人的培养规模,为 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化翻译人才。在此基础上,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研讨、论证和设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翻译教指委作为 学位委员会、 指导下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组织,在翻译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教学指导、师资建设和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第三届翻译教指委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教指委秘书处收集整理了2006年-2021年期间有关翻译硕士专业论证、翻译教指委成立、历次年会和工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照片约100张结集成册,以期对历届翻译教指委的主要工作和翻译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