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选取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小报上的相关专栏,包括尉迟梦文,陈青如图的《上海新俗语图说》,与汪仲贤先生《上海俗语图说》均一脉相承,为之 续篇 不为过;以及姜太公撰述的《上海闲话新篇》、浅草撰述的《新语林》,仍然保持 俗语图说 特色,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 浮世绘 ,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整理出版少数民族语言会话读本,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意义非凡。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以及风俗习惯,每天一句,每本366句。这是每个少数民族对外宣传的 名片 ,有利于我国文化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走出去 。
本书稿搜集和整理了近500个被认为有音无字或常被写错的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词,以《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为依据,考证出各方言词的本字,依据《汉语大字典》对词汇进行释义,并附有使用例句,此外还指出常被错写为何字及错写的原因。每个字都按普通话加注汉语拼音,读作入声的专门标出。此书可视为一部小型的方言字典.将人们认为方言中"有音无字"的字考据出来,把人们记录方言时因不知道方言本字的错误写法纠正过来。在晋语研究中,辨析方言词汇用字的相关专著很罕见,本书对喜好方言者、方言学习者、方言研究者和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者均大有裨益。
本书精选了2000多条漳州地区广泛流传的各类闽南语熟语,包括顺口溜、惯用语、歇后语等。本书的每条熟语都标注了国际音标,附上了释义,以便读者在学习时掌握熟语的发音和意义。在编排顺序上,本书按闽南语声母表的顺序排列,主要分为熟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三个部分。本书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漳州的文化和历史,也有助于保存漳州闽南语的方言材料。全书的所有熟语均配有录音材料,可供读者更好地学习漳州闽南语。
整理出版少数民族语言会话读本,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意义非凡。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以及风俗习惯,每天一句,每本366句。这是每个少数民族对外宣传的“名片”,有利于我国文化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王智群博士的《 方言 與揚雄詞彙學》以《方言》為研究對象,以總結揚雄的詞彙學為研究目標,是漢語言學史領域的專人專書研究。《 方言 與揚雄詞彙學》從理清《方言》的訓釋體例入手,接著循序展現《方言》的詞義系統,進而對《方言》中的“古今語”、“別國方言”、“轉語”逭三個內容分别作了考索、分析,然後從體例和內容上對《方言》與《爾雅》進行了比較,在上述多角度、深層次探討的基礎上,後全面總結了《方言》對於漢語史研究领域的貢獻和揚雄的詞彙學思想與方法。
谚语是概括地表达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知识和经验的一种简短、通俗的语言形式。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维吾尔语谚语。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注重数据统计,对维吾尔语谚语语词选用进行数量、占比情况统计,对维吾尔语谚语的句型结构、句法特征等在量化的基础上展开考察和分析;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文化语义学等理论考察分析维吾尔语谚语文化喻义的理据和修辞特点,深化认识维吾尔语谚语的文化个性;尝试利用语法化理论分析维吾尔语谚语“句法化”和“词汇化”倾向;注意汲取翻译理论的思想,在结合维吾尔语谚语汉译(场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关注维吾尔语谚语汉译中传播(交际)性和文化性的不同侧重点,探讨维吾尔语谚语汉译的翻译标准和策略。
《方言》中的“奇字。既是客觀存在,也是午古懸疑;所謂“奇字”,實際上包括。不見之奇。和“不用之奇。兩種性質。本書在全面梳理《方言》版本和歷代校訂成果的基礎上,參考《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對《方言》中記錄被釋詞語和解釋詞語的全部用字進行計量分析,並逐字考察,清晰區分了傳承字典新出字,細緻分析了表義字、記音字的表詞情況和詞彙特點,深入探討了《方言》的用字規律、“奇字。的實際內涵,並對不見於《說文》的《方言》用?作了專題研究,總結其特點與規律,從而試圖全面、科學地解釋《方言》“奇字”。
......
甘于恩主编的《南方语言学(2015)》由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是语言研究的著作,主要从南方汉语方言研究、地理语言学、海外汉语方言研究、语音学研究、语法学与方言语法、词汇学与词典学等多个角度论述南方语言的历史与现状、发展前景和方向,以及研究动态,提出了不少有新意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萧萧、亚凯、尤金、之明,都是民国小报撰稿人。此为 海派俗语丛录 之一。主要选取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小报上的相关专栏,包括萧萧撰文,江郎绘图《海派俗语图解》,由亚凯撰文,徐润绘图《舞场俗语图解》,由尤金撰文,佩卿绘图《舞场术语图解》,由之明撰文的《骂人辞典》,也反映了当时舞场 新语言 、海上舞场的典故,底层市民生活等,文字短小精悍,绘图诙谐幽默。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 浮世绘 ,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本书采用了现代声学测量技术和语音实验的手段,从基频模式和发声模式两个向度对北京话的上声调进行了完整的声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京话上声调的发声模式;借鉴社会语言学分层测量的研究方法,细化了上声基频模式的研究结论,对前人研究中的某些分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拓展了低调发声态“嘎裂声”的研究,发现了嘎裂声和年龄、性别以及家庭语言背景等因素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当代北京话单字调的上声来源对当代北京话上声调的影响。
《闽南话入门——厦门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力求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既有实际语言的传授,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每一章都有紧密结合课文的精当、活泼的练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闽南方言拼音方案》、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借助拼音工具学习各种场合的常用口语和句子,达到举一反三、无师自通的目的。 教材的后面附有常用口语会话课文、反映民俗文化的童谣、诗歌、顺口溜和唐宋诗词选读,让学生学习会话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