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综合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概述 汉语方言学 这一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调查方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言分类、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调查法、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学史等。教程对各大方言的音系及主要特点作了介绍,而以探讨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为主全面反映了本学科的新研究进展。
本书为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记录手册,包括两大部分:第一编是工作规范,对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图册编写规范、音像加工规范、资料提交规范。第二编是调查表
临高语是通行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一种非汉语语言,因其操用者主要集中在临高县而得名。本书所收集的语言材料只限于临高县境内,流行范围也主要在临高县境内。书首的“临高语概况”部分简要介绍临高县境内的临高土语在语
语言的使用习惯不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有所差异。壮民族注重具象感知,对于抽象的概念,通常能够直观地描述出来,因此,壮语词汇丰富,形象色彩浓厚,表达别致、结构独特,在运用过程中能生动地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又能表达出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本书着重介绍了壮语形容词的直观形象色彩,并对壮语的“体”范畴类型和汉壮语关系词的词义演化进行了研究。壮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其语言材料中蕴含着非常丰富宝贵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地深入探讨才能挖掘出其中的精华。
本书包含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体系已相当完备,同时还配有许多生动的图片和高质量的音像语料,显示出该书与时俱进的一面。 本书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
本书作者运用传统的音韵学方法,从整理曲子词和变文的韵读入手,编出韵谱,归纳韵类,排出韵系。证实俗文学的韵母系统,确实与传统韵书不同,具有鲜明的口语特色。这一结果和著名音韵学家罗常培先生的《唐五代西北方音》暗合,且能互证互补。由此又有《变文假借字谱》的编纂,很有特色的敦煌俗字书《字宝》“序”就称“取音之字,注引假借”,标明假借字与本字的同音关系。编纂的结果,也与曲子词、变文用韵吻合。恰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辨识曲子词和变文的假借字需要留意唐五代西北方音。进而搜集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相关资料,撰写《唐五代西北方音》,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
上海话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海上风情——上海话朗读》选取的 大多数是上海作家的一些描写或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散文,内容涵盖上海弄堂生活、海派美食、邻里之间交往、亲情友爱、外出旅游等诸多方面;小部分为其他地方作家的散文,作者从另一侧面看上海文化、看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上海的各种风土人情。 作家原作大部分使用通用语写,经由编写者改写成适合沪语诵读的文字后,请人用沪语诵读。 《海上风情——上海话诵读》选择100篇文章,每位作者选用一到两篇,以体现类别的多样性。
本书稿检讨了苗瑶语历史比较的历史,认为解决苗瑶语的亲缘定位问题必须考虑其语音对应的基础。当前 严格的语音对应要求包括普遍对应和 对应两方面,充分考虑这些要求,才能施用词阶法等判定方法。语音对应的建立以及严格语音对应标准的筛选都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本书稿尝试将历史比较的基本原则与计算程序的设计配合起来,加强比较材料处理上的自动化以及历史重构工作中的概率辅助。本书稿分析了传统苗瑶语比较的经验基础与概率基础,展示了二者的结合或许 能促进对历史真实的逼近。沿着这一方向,将概率辅助、计算机程序自动处理数据和历史比较的任务结合起来,汉藏语言、中国语言、乃至世界语言的谱系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能精细而准确的绘制出来。 本书稿是 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基于严格语音对应的苗瑶语历史比较研究”(项目
清末民初的京味儿小说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市井风情、满汉风俗,还保留了大量的老北京口语、俗语和歇后语,为后人留下十分珍贵的语言史料。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京味儿小说的语言就是一部老北京话的百科全书。时至 ,越来越多的京味儿小说重见天日,我们就 不能再三缄其口,应正视现实和历史,重新审视清末民初的北京文坛,大力张扬这批京味儿小说家的历史功绩,深入发掘这批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语言价值,为京味儿文学未来的发展提供 多养分,为北京话的研究和传承夯实基础。本书为书系中的其中一本《过新年》,具有重要的语料和出版价值。
本书简要描写庆元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以 音标标注千余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千余条方言词及数十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
本书包含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体系已相当完备,同时还配有许多生动的图片和高质量的音像语料,显示出该书与时俱进的一面。 本书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