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多语语言景观研究,以上海和大阪作为田野调查的样本城市,通过研究中国城市中含有日语的多语语言景观,以及日本城市中含有汉语的多语语言景观,来探讨中日之间文化交涉的相关问题。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概述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第二章从传统和当下两个时间维度层面,阐述了学界对“多语”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第三章从语言景观的定义、语言景观与多语言主义的内在关联、多语语言景观的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对“语言景观”这一概念进行论述;在第四章中,笔者探讨了语言政策与语言景观的相互影响,并梳理了中日两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政策;第五章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六章则通过笔者实际收集到的大量语言景观实例,分析了上海和大阪两地的多语语言景观生态;第七章为结论;第八章是对本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由美国旅甬传教士睦礼逊(William T. Morrison)主编,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876年出版,是 本有英汉对照的宁波方言工具书。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宁波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大量自然口语语料,用于帮助当时初到宁波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宁波话,同时也对后人研究宁波方言历史面貌和演变有重大参考价值。词典正文共538页,正文前有《序言》、《宁波方言音节列表》和《说明》,正文后列出世界各地地名的宁波话读音。
儿化不仅是北京话的重要语音现象,而且也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北京话儿化词典》增订本收录了北京话儿化韵词语七千余条,详加解释,为研究北京话提供了详细的*手资料。增订本有以下特点:一,重新审核了北京话儿化音系,特别是26个儿化韵母和289个儿化音节,总结出北京话的26个儿化韵;二,增订本增收条目400条左右,收词总的原则是从严掌握,有意增收一些体现北京民俗、风土人情、著名街巷、景区、城池的词语;三,对释义或例句中出现的不太明确、不容易理解的老词儿、老旧事物,增订本作了适当解释,注意丰富词典的知识性。
《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第三辑)是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属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楚风汉韵文库”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内容分三大板块:一是湖北方言比较研究。主要关注湖北方言民俗特色词语,包括生产活动、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旨在揭示湖北人民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外界 加准确地了解湖北。二是湖北方言文化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当代的汉味小说、神农架序列小说是湖北小说的亮丽风景。湖北方言融入各种文类中,反映了丰富的湖北语言文化风貌,体现了湖北方言文化和地域特征。成果在湖北民俗文化、湖北文艺等方面的探讨,从方言的角度审视珍贵的文化遗产,求索湖北精神的深层底蕴,归纳湖北文学的风采与气韵,旨在显示湖北文化的地域特色。三是湖
海南谚语和俗语,是海南人民实践经验的结晶,是群众智慧的花朵,是海南的民间教科书。它们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富有韵律的短句形式,说海南之事,言海南之物,表海南之情。从中,人们既可以洞察海南人民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部关于晋方言百年演变史的专著,《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以高本汉记录的7个晋方言点的材料为基础,讨论它们的语音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探究晋方言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扩散和磨损,总结晋
《蒙古贞蒙医药经典丛书》获2022年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本书为丛书之一。蒙古贞是我国蒙医药发祥地,蒙医药专家在临床使用蒙药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蒙药炮制方法和规范,对规范使用蒙药和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药材保存、运输等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水银炮制、珍珠炮制、巴豆的炮制等。书稿内容包括蒙古贞常用单味蒙药的炮制方法和规范以及临床适应症等内容,主要分为植物类药物、动物类药物、矿物类药物,后附蒙汉药名检索、汉蒙药名检索。本书的出版为蒙医药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提供重要参考文献,对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蒙医药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宁夏生态吊庄移民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秋红 原价 ¥128.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04-01
牟成刚编著的《西南官话音韵研究》以西南官话的音韵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语音记录事实和韵书文献记载,结合移民史实、语言接触等因素,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探讨西南官话的音韵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本书重新构建了西
本书对湖南洞绥片赣方言语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重点调查了隆回、洞口、绥宁三县22个方言点,对这些方言点的语音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洞绥片赣方言语音特征的分布情况、内部差异进行了揭示,并对洞绥片赣方言
本书是一份十分详尽的单点方言调查报告。全书分为三编。语音编详细描写了声韵调系统,用比较简单的语图作业讨论了赣北浊音声母的声学性质,做了历史比较音韵,分析了文白异读,提供了完整同音字汇,并附有成句或成篇
黑维强编著的《绥德方言调查研究》着眼于陕西绥德方言,从绥德的人文地理、方言特色入手,分三篇对绥德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进行了细致描写,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结合起来,以描写为主,兼作分析、解释,并收集当
本书为第二届詹伯慧语言学奖颁奖大会暨庆祝詹伯慧教授从教70周年“现代汉语方言学的传承与创新”高端论坛论文集,收编了詹伯慧教授的部分文章和詹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提交论坛的文章,是詹门四代同堂的集体著作,是一
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权入关以后,在汉语这一强势语言的影响下,熟习满语的满人越来越少,因此雍正以降,出现了一批用当时的北京话注释翻译的满语会话书和语法书。这批教科书的目的是教授旗人学习满语,却无意中成为早期北京话的珍贵记录。《清代满汉合璧文献萃编》 对这批文献进行了大规模整理,对北京话溯源和满汉语言接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满语研究和满语教学创造极大便利。由于底本多为善本古籍,研究者不易见到,本书将以重排、点校、注释加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为常钧所著之经典教材《清话问答四十条》。
《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第2辑)/楚风汉韵文库》系湖北方言文化中心专职研究员和专职研究员指导的学生完成的有关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包括部分已经发表的成果。全书围绕湖北方言比较研究、湖北方言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三大方向,秉承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科整合发展,拓展研究视域的原则,将语言学与传播学学科 结合,关注研究前沿,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对民俗文化传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是第十一届 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近年来吴语研究的重要论文33篇,分为语音与音系;词汇、语法及吴语史;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三部分。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吴方言音系描述、吴方言语音演变、吴方言词汇和吴方言语法的变异与变化研究、吴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吴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吴方言语音和声调的研究、吴方言的地理学研究、吴方言重要著作的介绍和评述等。论文集学术性强,代表了吴语研究的 水平。
《山阴方言语法研究》一书共十章。*章和第二章的主要描写并分析了山阴方言的构词法及其语法功能和表义特征;第三章至第六章重点描写了山阴方言代词、副词、助词和语气词的具体用法;第七章重点挖掘了山阴方言中 来 和 去 的具体语法功能及其与语音的关系;第八章至第九章集中描写并分析了山阴方言中各类句式的主要特点;第十章论述了山阴方言中的各类关联词语及其所构成的各类复句。现在对山阴方言的相关研究较少,本书的出版对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