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汉语语法 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30多篇,内容包括形式语法、语义语法等方面,代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高水平,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一本汉语语法书,其前身是由法国 汉学家白乐桑发起,联合张祖建、高静共同编写的汉语语法辅助教学材料。法文版名为《汉语语法使用手册》,于1996年在法国出版。该书实用、清晰,深入浅出地解释汉语语法的用法,提供大量中文例句和方便学习者理解的法语谐音、口诀等,使汉语语法书易于教学、亦可自学。本次出版的是该书的英文版。英文版在保留了法文版的语法解释易被外国学习者理解接受的精髓,在编排上一改原书以篇章排序的形式,变为以所涉语法项目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及语法项目英文词条首字母为排序依据的类似辞书的编排方式,使其兼具辅助学习材料和辞书的双重性质,提升了学习者使用、查询的便利性。
张觉编著的《现代汉语规范指南(修订本张觉述作集)》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 性(依据 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 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从概念域中的弱势下位词演化为强势上位词的过程称之为上位化。上位化是汉语词义演变的途径之一,也是汉语词汇发展 的一个重要事实。本书以概念场为背景,以发生上位化的概念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梳理了若干个概念域主要成员的历时演变情况,重点考察了发生上位化的词语成为该概念域的上位词,以及进一步取得强势上位词地位的演变过程。在对翔实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了汉语单音词上位化的不同类型,以及发生上位化的词语在语义、句法功能、组合和构词能力等方面的演变倾向,探讨了上/下位化形成的原因、机制、路径及其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本书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词汇系统历史发展的认识,也有益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理论构建,对于历史性语文辞典编纂、汉语词汇教学等也
本书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中的总计6819个熟语,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汉语史的分期,对各期出现的现代汉语熟语进行详尽的总体情况概述、重要熟语举隅、穷尽罗列各期出现的熟语。现代汉语熟语的这种断代的历时研究,时代特点分明,在以前的熟语研究中是没有的。同时,也使得现代汉语熟语的研究重点突出,古已有之的熟语,少花时间去研究,20世纪新兴的熟语,多花时间去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汉语惯用语、对外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惯用语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将为《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汉语词源学词典》的编写提供 手依据。
进入信息化时代,语言愈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和载体。语言信息处理及智能理解成为学界的焦点议题。《BR》 本书以小句中枢说、复句三分理论及模式识别思想为指导,以“关系标记为主,句法语义特征为辅”为原则,以复句语料库为基础,以汉语复句句法语义关系的判定为核心内容,综合运用关联词搭配思想和特征描写方法,规则和特征相结合、归纳与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区分有标复句的充盈态和非充盈态,梳理汉语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复句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问题,挖掘复句标记序列及其层构模式,探求分句句法语义关联规律及复句知识表示问题,系统研究汉语三句式、四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关系判定问题。
本书稿以藏语词类为基本分析单元,分别开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法研究,其中名词从派生词和复合词两方面展开研究,动词从形态和复合词两方面研究,形容词和副词是派生词和重叠词研究。为了开展这些研究,本书稿还对藏语构词语素进行分类描述,建立起完形词和形类概念,为具体分析奠定理论基础。藏语词法从总的方面看,复合词数量居首,但派生词在词类分布上占 地位,名词、形容词、副词这几类开放式词类都有大量派生词,特别是形容词基本都是派生形式,副词派生词也占相当多数,名词派生词也是名词的主要类别,实际口语使用频率不会低于复合词。藏语典型动词都是单纯词,使用频率 ,复合动词是新生形式,处在典型复合化的词汇化过程中,性质尚不稳定。藏语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派生词缀各司其职,形式上相互区别,都具有词
本书借鉴参考语法的描写分析原则,兼顾传统语法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对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龙坝乡的豪尼哈尼语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 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的类型学研究》(13BYY008)的结项成果。语言交际是信息传递过程,因此说话人要想把信息顺利地传递给受话人,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并借助某种特定的形式手段编码。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 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 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本书除了对语言类型学及汉语语法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外,对汉语教学、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儿童是一种充满意义的社会存在。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利用各种资源表达意义。 早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他们的表意的身体。原始母语的 个符号来自声音——即从哭叫转换为喊叫。儿童的表意能力随着身体功能的延伸而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母语阶段、从原始母语向母语的过渡阶段、学习成人语言阶段。在这些不同阶段中,与他人互动、识解经验、建构话语按照先后顺序成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元功能。 “韩礼德教授对儿童如何通过意义行为进行活动的开拓性详细研究也揭示了作为识解经验和建构人际关系的资源的人类语言是如何逐渐发展的。韩礼德对语言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从学前闲谈到学术写作等不同教育阶段语言意义构建的核心作用。《婴幼儿的语言》对所有社会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
儿童是一种充满意义的社会存在。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利用各种资源表达意义。 早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他们的表意的身体。原始母语的 个符号来自声音——即从哭叫转换为喊叫。儿童的表意能力随着身体功能的延伸而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母语阶段、从原始母语向母语的过渡阶段、学习成人语言阶段。在这些不同阶段中,与他人互动、识解经验、建构话语按照先后顺序成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元功能。 “韩礼德教授对儿童如何通过意义行为进行活动的开拓性详细研究也揭示了作为识解经验和建构人际关系的资源的人类语言是如何逐渐发展的。韩礼德对语言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从学前闲谈到学术写作等不同教育阶段语言意义构建的核心作用。《婴幼儿的语言》对所有社会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
张觉编著的《现代汉语规范指南(修订本张觉述作集)》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 性(依据 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 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本书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中的总计6819个熟语,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汉语史的分期,对各期出现的现代汉语熟语进行详尽的总体情况概述、重要熟语举隅、穷尽罗列各期出现的熟语。现代汉语熟语的这种断代的历时研究,时代特点分明,在以前的熟语研究中是没有的。同时,也使得现代汉语熟语的研究重点突出,古已有之的熟语,少花时间去研究,20世纪新兴的熟语,多花时间去研究。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汉语惯用语、对外汉语词汇体系中的惯用语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将为《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及《汉语词源学词典》的编写提供 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