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研究》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的学术研究性辑刊,旨在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推进中国文献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辑刊常设栏目包括:1.中国文献学理论与文献学史;2.文献文化史研究(含阅读史、知识社会史等);3.四部典籍专题研究(含出土文献);4.经学与经学史研究;5.古代文史专论;6.明清学术研究;7.书评、书讯、会议信息。本书为第二辑,收录“先秦经子”“宋代经学”“明清学术史”“出土与稿本文献”“版本学”等领域学术论文14篇。
《神游四方:陈平原自选集》内容包括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交》第五章、快意恩仇——《千古文人侠客梦》第六章、中国散文与中国小说——《中国散文小说史》绪论、史家之文的阔大与人情——《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第五讲、作为新范式的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第五章、经典是怎样形成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第五章、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第九章等等。
杜泽逊撰的这本《文献学概要(修订本)》是大学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献学课程教材。全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文献学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整理方法等等,既可作教材,亦可作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和工具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辩伪、类书与丛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敦煌文献概述等。
章克标系海派文学代表作家,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翻译家。本书对其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对其笔名进行了全面调查,新发现了15个笔名;其次,系统发掘了未被发现的章克标早期作品,钩沉散文作品250余篇、翻译作品近20篇及小说17篇; ,对目前所能调查到的全部早期作品的创作时间或初刊时间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以此为序,整理章克标著作年表。总体而言,本书对重新确立章克标在我国现代文学 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中国翻译文学史的撰写提供参考。
本书收明万历至1919年汉译东西方“西学”书目近6000种,除宗教类书籍外,大都有内容提要(特别是重要译著),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早期至1919年间汉译西学书籍的第一部专门资料。它大体反映了十七世纪初叶至
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 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 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 多利用的是史传等外围资料,对谶纬文献本身的研究与利用不足。尤其对现存的谶纬文献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因而忽略了今传谶纬文献的复杂文本构成。因此,本书以东汉图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观念史、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其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与篇目、流传与散佚、文本构成等基础性的文献学问题,并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为谶纬文献的重新整理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及分支学科,下编讲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较之其他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材,书稿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本书稿结合目前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 进展以及编者研究心得,将每一章节都补充进少数民族的内容,从而讲解真正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二是本书针对民族地区学生水平和特点将文献学的内容尽可能叙述简化易懂,对于一些概念、人名、典故等均作了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为了使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每一章后面附有 论著,并写了三到五百字提要,以便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稿出版后,将向民族地区高校以及二本院校学生 使用。
《I-Publish移动富媒体互动电子书开发平台应用指南》提供了关于I—Publish开发的全面信息,对其中的各种组件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对I—Publish开发流程、操作原理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且通俗的讲解。此外,还结合实例讲解了如何开发各种I—Publish特性,包括LBS定位、内嵌浏览器、360度旋转、预览交互效果、翻页效果、视觉特效、弹出效果及多张页面效果等。
《成均古文献研究》是依托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开设的古文献学方向专业学术集刊,由文献学领域知名学者王云路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在新范式与新视角下探索系统而具有学理性的文献学学科之路。本辑作为创刊号,以漆永祥《明清时期朝鲜半岛所贡珍稀物产与“别献”考》开篇,共收录18篇文章,内容涵盖武英殿本《礼记注疏》等经学文献研究、仲盂父簋铭文等出土文献研究、敦煌《韩擒虎话本》等写本文献研究、魏晋博物志怪的变容与书写等传统博物学研究以及《春秋左传读》所述《左传》异文等文献语言研究诸多方向,旨趣鲜明,考据扎实,均为文献学领域的高水平前沿研究成果。
本书详细阐释了 的 编目标准,包括其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文献编目规则,包括其历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 编目新标准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影响,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我国文献编目工作如何适应 新标准,以及如何在保持我国特色的同时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建议;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指南和操作步骤,帮助相关工作人员 好地理解和应用 编目新标准。 本书适合图书馆工作者、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图书馆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及分支学科,下编讲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较之其他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材,书稿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本书稿结合目前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 进展以及编者研究心得,将每一章节都补充进少数民族的内容,从而讲解真正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二是本书针对民族地区学生水平和特点将文献学的内容尽可能叙述简化易懂,对于一些概念、人名、典故等均作了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为了使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每一章后面附有 论著,并写了三到五百字提要,以便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稿出版后,将向民族地区高校以及二本院校学生 使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及分支学科,下编讲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较之其他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材,书稿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本书稿结合目前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 进展以及编者研究心得,将每一章节都补充进少数民族的内容,从而讲解真正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二是本书针对民族地区学生水平和特点将文献学的内容尽可能叙述简化易懂,对于一些概念、人名、典故等均作了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为了使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每一章后面附有 论著,并写了三到五百字提要,以便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稿出版后,将向民族地区高校以及二本院校学生 使用。
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当前 图书情报学术界研究 活跃的专业领域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和理论基础,详细讨论了引文分析等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还集中阐述了文献计量学在情报学、图书馆学、科学学等学科领域及定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计置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文献计量学在图书情报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本书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老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 本书收录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 研究,或为中国古代 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论文观点新颖,内容详实。 本期集刊栏目包括“经学文献与经学史”“诸子文本与校释”“集部文献与文学史”“东亚汉籍与文化”“文史新探”。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 研究,或为中国古代 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 所选论文均有相当水平。观点新颖,内容详实。重新分类后,全书眉目、脉络 加清晰。 编者方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是由北京大学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
\\\"《东亚文献学》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郑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高水平专业学术集刊,致力于 “国籍”界限,以 宏大的视野看待东亚文献学之意涵,为弘扬中国传统 文化、推进东亚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本辑作为《东亚文献学》问世迈出的 步,所设五大栏目、所载十四篇文献鲜明地呈现出“高水准、跨学科、 化”的特色。尤其王勇教授《“东亚文献学”发凡》一文,从“东亚”的广域视角,解析了“文献”所蕴含的丰富且独特的内涵,提纲挈领地指出“东亚文献学”研究之要旨。 \\\"
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 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 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 多利用的是史传等外围资料,对谶纬文献本身的研究与利用不足。尤其对现存的谶纬文献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因而忽略了今传谶纬文献的复杂文本构成。因此,本书以东汉图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观念史、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其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与篇目、流传与散佚、文本构成等基础性的文献学问题,并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为谶纬文献的重新整理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编者方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是由北京大学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共建的实体性学术机构,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作者主要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老师、博士生,及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 本书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老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全书根据经、史、子、集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以空行体现。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 研究,或为中国古代 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论文观点新颖,内容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