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考察了博物馆陈列艺术中的叙事性问题,从博物馆陈列设计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专业整合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探究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叙事学规律。全书共分为六章,并附名家经典设计作品赏析,从现代博物馆陈列的艺术特征和叙事形式,以及叙事性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功能、价值实践等方面展开,在丰富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叙事性设计开启的博物馆陈列艺术的新模式,并展望了大数据时代博物馆陈列设计叙事的未来。
本书为《你所不知道的 一级博物馆》系列图书第三辑,汇集《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刊发的关于 一级博物馆的文章,对32家 一级博物馆的历史、馆藏等进行深入挖掘和介绍,并配以稀见馆藏文物图片200余幅,其中很多文物为“镇馆之宝”。书中既有贵州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综合类博物馆,又有 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等自然博物馆,还有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专业类博物馆;形式上按照博物馆所在的地理位置排序,清晰明了。本书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扩展了原文的内容含量,旨在帮助 多读者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华 传统文化。
本书试图将馆藏文物数字化及质量评价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为相关工作的决策、实施和验收提供参考。本书第一章对图像采集、三维扫描、摄影测量、色彩管理等数字化技术进行综述,对相关技术设备的发展历史、现状和
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
徐伯昕是邹韬奋事业的“黄金搭档”,同时也是三联书店事业发展的支柱人物,是他非凡的经营管理才能,支撑三家书店走过艰难的峥嵘岁月,铸就了红色出版史上的辉煌过往。由此,徐伯昕在革命出版事业中的创举和贡献,值得研究者深入挖掘。 《中国出版家:徐伯昕/中国出版家丛书》简单回顾了徐伯昕先生投入出版事业之前的思想发展、学业准备等历程,进而重点回溯了他1925年入职《生活》周刊社之后至1955年离开新闻出版业的30年出版生涯,从他的自传、著述,邹韬奋、胡愈之等出版界人士的言论回忆、三联书店的史稿等一手文献中,梳理他在出版工作经历的重要事件、面对的历次危机以及取得的各项创举,全面展现其革命出版思想及编辑思想的成长发展历程,同时也关注他在编辑出版实务、广告设计等方面的成就与闪光之处。 《中国出版家:徐伯
当今,博物馆逐渐成为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甚至是治疗和思考的场所。本书重点关注博物馆观众的认知特点与偏好,进而从认知与传播、阐释与理解、反馈与评估三方面切入,探索让观众真正加入到传播过程当中,成为博
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作者以 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对实现博物馆藏品价值的途径——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从 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
为了推动浙江文博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的能力,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也为了迎接第九个“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的到来,加强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力量,2017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举办了“博物馆与文化浙江”论坛。旨在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分析、文化阐释等专业角度,深入研究博物馆运营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问题,形成学术成果,推动区域文化建设。康熙民、冯毅主编的《博物馆与文化浙江建设(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此次会议的论文集。
本书是博物馆管理方向的书籍,主要研究现代博物馆管理工作与文化传播,本书从博物馆基本理论与文化传达介绍入手,针对博物馆管理工作的优化,阐述了博物馆科学化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与改进;还研究了博物馆陈设设计与社会形象树立,并基于当代信息化社会研究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与资源管理;接着转入了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宣讲体系的探讨,基于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与管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推广探究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博物馆管理与文化传播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作者以 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对实现博物馆藏品价值的途径——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从 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1)一书由辽宁省博物馆组织编写。全书分“回忆与怀念”“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与鉴赏”“文物保护与技术”“博物馆工作与研究”“史料与研究”六个栏目。书中文章由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工作在文博一线的同仁撰写,主要为以辽宁地区为主的考古新发现及研究、出土文物研究、传世文物鉴赏、博物馆学研究、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性论文。文章发表的新材料、阐述的新见解、提出的新问题,供业内人士和历史、文物爱好者探讨研究。 本书适合文博工作者、大专院校文博专业师生及业余文物爱好者参阅。
博物馆历来具有收藏、研究、教育三大职能,深入开发其教育职能是当代博物馆肩负的重要任务,它对于加深自然和科学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教育等方面来说意义非凡。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资源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也受到了重视,不仅能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 好地满足公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为人类信息的认知提供别样的体验。基于此,本书从博物馆的服务理念入手,深入研究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基础,并针对不同项目的文化教育策划与实施展开探讨,并对于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概念、资源建设和交互式技术展开全面阐述,旨在为博物馆的相关管理者与建设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本书是一位卢浮宫资深馆长所创作的介绍卢浮宫的阅读型词典。作者精选了数十个关键词,对卢浮宫基本概况、历史沿革、展馆陈列、建筑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根据个人经历和爱好,为我们讲述了在这座世界著名艺术殿堂中所发生的诸多趣闻轶事
\"本书接续《迈向缪斯:汉宝德谈博物馆》一书,专注于博物馆的展示,针对汉宝德访问参观世界各国重要博物馆的心得,用展示规划与现代博物馆、展示的基本性质、展示的设计、展示的方法、展示设计的艺术、展示的美感以及展示的施工作业等七个章节,从理论分析与实务应用的层面系统化地娓娓叙道。 《展示缪斯 汉宝德续谈博物馆》内容起启于博物馆本质,迄至展示之施做,诚如汉先生所言“展示设计不能不了解博物馆建筑”“展示设计是一种艺术”“博物馆肩负教育目标,那就是群育与美育”,因此本书之章节贯穿汉先生的理念,呈现博物馆的展示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