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坐拥160万件出土文物与百家博物馆,堪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本书精选河南81家代表性博物馆(含9家 一级博物馆),以“镇馆之宝”为线索,全景展现中原文明的璀璨辉煌。从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到商周青铜重器,从楚文化遗存到明清珍宝,作者亲赴实地拍摄,用600余幅高清图片与通俗解读,带领读者开启一场“纸上博物馆之旅”。书中 融入参观路线、展品亮点与历史背景,既是文博爱好者的收藏指南,也是深度探索河南文化的旅行攻略。透过文物,读懂中原;透过中原,读懂中国。
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唐五代一处大型城址。历经年代长久,地域广阔,类型众多,遗存丰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城池遗址、 祭祀遗址、墓葬区遗址。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太原市拟在2024年元旦所开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和盛唐城建规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此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一座集遗址展示、文物保护、考古科研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馆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特组织编写《考古与博物馆》综合性学术论文集,主要聚焦商周、秦汉、宋辽金时期的考古遗址研究以及考古遗址博物馆研究。2025年是北京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发现50周年,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特出版《考古与博物馆》( 辑),内容涵盖汉代历史、文物、文化、遗址保护研究,以及考古遗址博物馆学研究等内容,共收录学术论文26篇。本书的出版将有效促进全国考古院所、博物院馆、高等院校等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考古遗址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工作持续进步与发展。
2022年“提升中小博物馆质量 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学术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 终甄选出52篇编入本论文集。入选论文视野开阔,内容广泛,立足中小博物馆在规模属性、使命特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特性,剖析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从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协同整合、扎根地方社区等方面谋划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本书通过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科研策展人兰斯·格兰德职业生涯的亲身经历,清晰透彻且生动地描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策展人为了收集展品、开展科研工作,而在全世界探险的有趣故事,对策展人在21世纪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日趋丰富的内涵进行了思考。格兰德和他的同事们足迹遍及 ,他们的故事令人回味,勇气值得学习。本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认识和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职责及其策展人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展现了策展人及他们的研究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1)一书由辽宁省博物馆组织编写。全书分“回忆与怀念”“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与鉴赏”“文物保护与技术”“博物馆工作与研究”“史料与研究”六个栏目。书中文章由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工作在文博一线的同仁撰写,主要为以辽宁地区为主的考古新发现及研究、出土文物研究、传世文物鉴赏、博物馆学研究、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性论文。文章发表的新材料、阐述的新见解、提出的新问题,供业内人士和历史、文物爱好者探讨研究。 本书适合文博工作者、大专院校文博专业师生及业余文物爱好者参阅。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一座集遗址展示、文物保护、考古科研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掘和利用馆内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特组织编写《考古与博物馆》综合性学术论文集,主要聚焦商周、秦汉、宋辽金时期的考古遗址研究以及考古遗址博物馆研究。2025年是北京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发现50周年,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特出版《考古与博物馆》( 辑),内容涵盖汉代历史、文物、文化、遗址保护研究,以及考古遗址博物馆学研究等内容,共收录学术论文26篇。本书的出版将有效促进全国考古院所、博物院馆、高等院校等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考古遗址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工作持续进步与发展。
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唐五代一处大型城址。历经年代长久,地域广阔,类型众多,遗存丰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城池遗址、 祭祀遗址、墓葬区遗址。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太原市拟在2024年元旦所开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和盛唐城建规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此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
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唐五代一处大型城址。历经年代长久,地域广阔,类型众多,遗存丰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城池遗址、 祭祀遗址、墓葬区遗址。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太原市拟在2024年元旦所开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和盛唐城建规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此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
本画册全面反映了建院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科院走过的光辉历程。忠实地记录了社科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在发挥人文学科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华文化传承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在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大力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书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从不同层面、不同功能对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博物馆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
本书由两位 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 地回溯、解读、剖析“策展”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 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 性跨学科对话。
北疆博物院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EmileLicent)于1914年创建,是中国成立 早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世界“ 流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共收藏有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动物、植物、民俗等各类藏品20余万件。 本书旨在向公众介绍北疆博物院收藏的自然藏品,共分为两部分: 部分向公众简要介绍北疆博物院的科学考察、藏品及藏品体系、藏品研究及成果、陈列展览及藏品可持续利用:第二部分向观众呈现北疆博物院各类自然标本共计400余件(套)。 本书适合对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史、自然历史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参考阅读。
《呈现的真相和传达的策略:博物馆历史展览中的符号传播和媒介应用》以博物馆展览这种别具特色的媒介产品和传播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着眼于如何采用当代符号学分析研究方法,对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重点历史展览中所运用的具体展示手法和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和解说,同时通过关注这些历史展览中所采用的新型媒介传播手段以及传播理念,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和介绍当前博物馆展览领域中的媒介应用新趋势和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