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博物馆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为一位人类学家和博物馆馆长,迈克尔?埃姆斯(Michael Ames)兼具实践与理论、博物馆内外两种视野,既批判了传统博物馆的实践,又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行动。在博物馆的管理过程中,埃姆斯将人类学视角带入到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等各个环节,真正落实一种“在博物馆实践的人类学(anthropology practiced in museums)”。他结合新博物馆学、去殖民化和土著运动的最新思潮,将博物馆作为一个他者进行分析,真正发展出了一种基于批判与反思的“关于博物馆的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museums)”。 本书的研究主题包括博物馆民主化、公共服务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与第一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博览会和麦当劳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的博物馆(museums of everyday life)”的研究,文化表征与政治议题等。这些广
一座博物馆是怎样诞生的?本书以对谈形式,全景式呈现湘博近10年设计、建设过程。陈建明、矶崎新、胡倩、杨晓、黄建成等行业领军人物,从博物馆学、建筑设计、空间展陈设计等专业角度出发,讲述由一个概念到一座场馆的落成,如何做到从一粒沙开始,到建筑、园林、展陈,甚至文创都有着湘博的精神和烙印的一体化设计。本书通过剖析湘博设计建造过程,为专业人士提供生动样本与可操作方案;同时通过 竞标、辛追夫人的安置、建筑师的奇特遭遇、T形帛画的展现、常设展的紧张筹备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到神秘有趣的湘博幕后。
《旅顺博物馆学苑》是旅顺博物馆主编的以文博、考古、西域史地等研究为主要内容的集刊,每年出版一辑。全书收录三十多篇学术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特色突出、学术性较强,对考古文博研究有一定参考性。本刊常设地方历史与考古研究、典藏研究、西域文物与历史研究、近代学术与文物收藏研究、博物馆工作与研究、文物科技保护、学术动态与博览等专栏。其中“西域文物与历史研究”以围绕丝绸之路探险史及其收集品为研究方向,“近代学术与文物收藏研究”则涉及中国近代的学人学术及文物流散收藏。其中“地方历史与考古研究”对辽南地区历史研究起到很好文化导向作用,“西域文物与历史研究”与“近代学术与文物收藏研究”是 少见的研究平台。
本书介绍了赤峰博物馆藏的100件精品文物,其中多为 出版,每件文物自成一篇文章,包括文物照片、形制描述、出土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文物的装饰题材、制作工艺、使用功能、历史文化背景等延伸内容。 100件文物跨越史前时期、青铜时期、契丹辽以及金元明清各朝代;种类涵盖陶瓷器、玉器、漆木器、青铜器、铁器、石器等。该书呈现了赤峰地区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展现出融中原和北方文明为一体的赤峰地区 特色的草原青铜文化;再现了契丹民族与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文化魅力。该书属于大众普及类读物,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了赤峰博物馆藏文物自身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性,对考古文博专业人员亦有借鉴作用,可主要面向博物馆参观人员以及广大对赤峰地区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该书是地方博物馆对新时代文物工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以“江苏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为创新与融合、展陈与策划、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文物研究与保护利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此书即为以上成果的集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本书涵盖“上博讲坛”第二季讲座全部内容,研究对象不拘泥于馆内藏品,通过上海博物馆专家的解读,从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拓展 多文物研究视角,深入挖掘文物价值:耳熟能详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究竟是完卷还是残卷?中国古代家具在晚明时期发展到 ,如何从其陈设及审美窥见当时的文人意趣?借助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古陶瓷内在的“肌骨构造”究竟是什么样的?被视为珍宝的中国古代铜镜,上面精美的铭文与图案在向我们诉说哪些往日辉煌?作为小众藏品,上博馆藏文房四宝中的“砚”,都具有哪些收藏特色?当我们在博物馆展厅里看古代钱币时,到底应该看什么?本书将继续带领读者畅游古今,发现文物的匠心之美、艺术之美,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
《湖北发展研究报告2022》包括32篇研究报告,具体包括湖北省养老科技发展策略研究、湖北省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湖北省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管理和改革重组研究、湖北省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加快推进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对策研究等,这些报告分别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完成,深入研究湖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力求观察问题的全面性、分析问题的透彻性、研究问题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建设性。
《西华青年文萃:西华大学研究生论文选(2014年)》是西华大学2014年在组织开展了以“求是、创新”为主题的研究生学术年会后,将年会上部分学术论文整理出版的。这些论文都是严格按照评审程序,秉着“公平、客观”的原则评选出来的,并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相信,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论文集不仅仅是二项丰硕的研究成果,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座博物馆是怎样诞生的?本书以对谈形式,全景式呈现湘博近10年设计、建设过程。陈建明、矶崎新、胡倩、杨晓、黄建成等行业领军人物,从博物馆学、建筑设计、空间展陈设计等专业角度出发,讲述由一个概念到一座场馆的落成,如何做到从一粒沙开始,到建筑、园林、展陈,甚至文创都有着湘博的精神和烙印的一体化设计。本书通过剖析湘博设计建造过程,为专业人士提供生动样本与可操作方案;同时通过 竞标、辛追夫人的安置、建筑师的奇特遭遇、T形帛画的展现、常设展的紧张筹备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到神秘有趣的湘博幕后。
本书选取了中国印刷博物馆收藏的40余件珍贵印刷机械设备藏品集结出版,按印前、印刷和印后三个单元将印刷发展的重要历史物证分别展示,反映了中国印刷博物馆专业类藏品收藏的特色与概貌,显示了印刷术在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传播知识、发展生产、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