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历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厂占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本书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希望尽展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化风景线,在保留四库的韵致、韵味的基础上,注重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为塑造具备国学精神的人格起到导航作用。 本书意在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加我们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本书是一本 的图书馆学入门读物。本书共分十章,在书中列出了十个问题:1.图书馆学是不是一门科学?2.图书馆学到底研究什么以及范围多大?3.学了图书馆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处?4.图书馆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图书馆学的大家和重要思想有哪些?6.图书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7.书籍的发展和未来的命运是怎样的?8.图书馆的发展和今后的命运是怎样的?9.图书馆员是不是一种有前景的职业?10.未来图书馆学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是什么?全书围绕着这十个问题来讨论。
本书分为四编,从古籍实体的保存性整理、古籍文本的复原性整理、古籍语义的阐释性整理、古籍内容的组织性整理四个方向入手,首先全面讲述古籍的聚散与采访、古籍的典藏与修复的理论知识,再对古籍的版本、古籍的校勘、古籍的辨伪、古籍的辑佚等古籍整理内容进行讲解,后面深入古籍语义的整理内容,比如古籍的标点、古籍的注释到古籍的翻译等专业知识,同时本书立足于图书馆学专业,对古籍的编目、古籍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数字化整理进行论述。
高春玲著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主要分为7章: 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移动阅读与图书馆服务;第三章为移动阅读市场与移动阅读产业链;第四章为移动图书馆与服务模式;第五章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与资源类型;第六章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第七章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运行机制。
《机构知识库构建指南/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探索与实践丛书》调研和分享了 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经验和成功案例,并基于编著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机构知识库的缘起、概念、发展历程、开放获取政策制定、软件平台选择和构建等内容作了全面介绍,力图为 同行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建议和参考。
本书以图书馆面临的不确定性未来为研究起点,在归纳整理 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图书馆情景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领域。本书将情景规划理论构建于不确定性理论、复杂性理论、演化理论、行动理论等理论之上,深入分析了图书馆情景规划的基础、前提与核心,构建了图书馆情景规划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探究了情景规划方法的运用原理、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应用案例,对三个主要图书馆类型的情景规划实践案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深化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本书精选自科学网图谋博客的图书馆学随笔,共分为四辑:“学海泛舟”“图林漫步”“闲情偶记”“圕人堂梦想与实践”。本书内容与图书馆业界、图书馆学界的发展密切关联,多是独立观察、经过思考或分析、有感而发的学术随笔。其中相当一部分随笔是对图书馆界人或事的真实记载,蕴含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本书力求精炼且有趣、有味、有用,可作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人员和图书馆从业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旨在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的研究工作,完善现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建设概论、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与馆藏数据库建设、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图书馆信息资源评价、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图书馆特殊人群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等。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广泛吸收了 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的相关理论、技术特点、管理规划等。
本书在系统梳理 外图书馆用户权利义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用户权利义务规范的理论基础,确立了公共图书馆用户权利义务规范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查分析了美国、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用户权利义务规范配置的现状,指明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用户权利义务规范配置的方向, 从动力、整合、激励、控制和保障等角度构建了公共图书馆用户权利义务规范配置的运行机制。本书既可以为公共图书馆法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公共图书馆制定用户权利义务规范提供参照,还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图书情报机构管理者和业务工作者的进修读物。
该书为本人主持的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结项成果。全书共4章,系统研究了媒介融合时代我国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三大版块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章主要运用媒介融合理论,从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与传播效果五方面分析我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数字化转型的策略。第二章以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媒介融合时代,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资本、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出转型策略。第三章以专业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专业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从平台建设、技术渠道、盈利模式、品牌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国专业图书出版数字
正所谓海纳百川,博物馆便是汇聚人类文明成果的海洋,肩负着对藏品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予以分类研究的任务,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设施。《BR》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博物馆已**收藏、研究与展示等功能,开始向沟通、经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与参观者建立互动关系等目标迈进。多元化的使命仿佛让博物馆从让人膜拜的知识殿堂变成了无穷奥秘的大千世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BR》 本书既有对博物馆源流与历史的全面梳理,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可帮助读者走进博物馆欣赏知识之美,体会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之所在,探知博物馆背后的理念,享受“发现”的愉悦。
本书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手,从公共图书馆借阅发展沿革着眼,论述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发展历史。全书架构合理,逻辑较为严谨;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该书网罗全国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实践案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极富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该书以宁波图书馆“天一约书”为重点剖析对象,详尽介绍其信用服务构思,细致描述其实施方案、操作流程。譬如购置热门图书,打造专库、专柜,为信用服务奠定资源和外借的基础;譬如依托宁波市总分馆体系,建设网借系统,为信用服务提供阵地和便捷的可能;譬如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塑造品牌形象,为信用服务营造宣传和扩张的声势。总之,本书理论研究之全面,操作分析之细腻,均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机构知识库构建指南/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探索与实践丛书》调研和分享了 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经验和成功案例,并基于编著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机构知识库的缘起、概念、发展历程、开放获取政策制定、软件平台选择和构建等内容作了全面介绍,力图为 同行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建议和参考。
绿色发展是西部退化土地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可持续土地管理是西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路径。2013年4月9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二次科学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会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土地退化导致的损失已相当于全球农业领域生产总值(GDP)的5%。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所提出的“实现2030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中国绿化基金会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于2017年9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举办了“荒漠化治理与绿色经济峰会”,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荒漠化可持续治理”。GEF三期项目“中国西部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土地管理项目”组分二内容为:“加强退化土地管理,支持农村生计改善和绿色发展”。围绕退化土地可持续管理,设计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活动,如林下生态种植、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