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同源》(作者胡瑛君)以《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内容,试图以五运六气作为切入点来揭开中医学神秘之面纱,探求中医学产生之根源,还中医学本来之面目。一、《医易同源》的前半部分,主要分析和研究的内容有:中医与易经的关系;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四季变化与伤寒、温病、脾胃的关系;药物药性的判断及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运、气”与药物药性的关系;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与组方原则;以及关于对中医的发展和中西医相结合的思考。二、本书的后半部分别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运气”的运行规律推演出的六十年(一甲子)五运与六气的变化情况;年运与六气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与疾病产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
2015年5月23日,正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文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博士生导师张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政文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等专家学者对论坛稿件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9名博士研究生代表的热烈讨论做了点评。论坛共评选出38篇论文,颁发了奖金、证书并集结成本书出版。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涌现出很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讲好中国的故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有关文学创作历代层出不穷。李朝军著的《宋代灾害文学研究》在中国文学史和灾害史的背景下,分类考察了两宋诗、文、赋、词有关水、旱、蝗、疫、火、风、沙、雪、雹、地震等灾害的文学书写,对其主要内容和文学、文献、思想、文化价值作了比较翔实和全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于灾害题材创作的文学意义、社会功能、创作动机及其相关创作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宋代灾害文学研究》聚焦宋代,但不囿于宋代,利用宋代文学、文化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典型性梳理了各类灾害文学创作的渊源传统,有利于增进对于历代灾害文学的全局性认识。 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解析,《宋代灾害文学研究》勾画了灾害肆虐、灾难深重的历史图景,复现了我们祖先艰苦卓绝的抗灾历程和救灾捍患的丰功伟绩,弘扬了忧国忧
《中外文论(2017年第2期)》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古代文论研究,西方文论研究,文化研究,电影研究,文学品读,译文选刊,附录。
中国现代的文化转型或许本来也可以像西方现代的文化展开一样,有一个浪漫主义文化运动伴随始终,但在中国,转型中的现代文化一直受社会现实的紧急需要支配,社会现实并未给它以少许喘息的余地,结果是,这样一项本来是浪漫主义的文化运动,却变成了一项大张旗鼓的现实主义运动。 本书把现实主义的理论批评作为一条主线,揭示出它建构与运动、激进与转折、变异与多元的整个过程,来审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走过的艰难道路。 因为现实主义之故,中国的文学批评严格地限制自身,只能在现实主义给定的界线里舞蹈;也因为现实主义之故,中国文学批评被深深印上自己的历史印记。 所有现实的渴求、重负、挣脱,都与此有关,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仿佛是为现实承担和赎罪。 如此之文学批评史,就不只是政治的肯定与否定可以简单论定的,它激烈而悲
《程正民著作集:俄罗斯文学批评史研究》是“程正民著作集”之一。本集收入作者研究俄苏文学批评史的成果:部分《在历史和形式之间——考察19-20世纪俄罗斯文论的一个视角》选自作者不同专著的一些章节和刊物发表的论文,但总的构思是新的,服从于新的构想,也新写了《总论》和五个新的章节,并附了五篇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选自《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书中作者撰写的《总论: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和特点》,各个年代的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崛起、20-30年代的确立和内部对话、50-60年代的反思和拓展、70-80年代的新趋势),并选了两篇相关的论文;第三部分《苏联当代文艺学的新进展》选自《20世纪俄苏文论》。
10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属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基础性的学术工程。它不仅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点出版项目,而且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1三期建设的子课题之一。参与编纂的同志主要为本院的教师和学生,此外还有几位是外校学有专攻的中年学者。 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0卷港澳台文学上下1949-2007)》(作者王金城、袁勇麟)是“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系列0卷,介绍了1949年-2007年之间的事件。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0卷港澳台文学上下 1949-2007)》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通力合作的结果。
《红楼梦 研究述论》以1754年至21世纪《红楼梦》的作者、主题、人物、结构、后四十回、版本、脂评、成书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为研究对象。
《肾脏病营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系统介绍与肾脏病营养教育有关的著作,《肾脏病营养教育理论与实践》共分2部分,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系统阐述了肾脏病基础、营养学基础、营养教育理论、营养评价方法及肾脏病营养教育、肾脏病营养支持和营养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详细介绍了急性肾小球、慢性肾小球、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各种常见肾脏病的临床表现、营养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反映了肾脏病营养教育方面的研究进展,理论价值高。实践篇收录了《肾脏病营养教育理论与实践》著者王庆华老师及营养项目组主要成员管清海副主任医师近年来发表的营养教育相关学术论文18篇和临床肾脏病健康教育相关通知,旨在启发读者在阅读《肾脏病营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时,结合营养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