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简编。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这是我国现代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词书。 全国解放后,读者迫切需要一部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内容充实的古汉语词典,用来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为此,1958年开始修订工作,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修订稿册于1964年出版。 1976年,由国家统一规划,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区)协作担任辞源的修订工作。四省(区)分别成立专门机构,
《仿宋本说文解字(套装共4册)》为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说文十四。
普通语言学者谈到语言系统中形音义的关系,一般都会指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追随声音。以至于一般文字工作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也是如此,似乎可以不假思索。其实这个问题是分层次的:在不同层次上,字形与字音的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等同的。在文字的发生创制阶段,文字追随语音,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为了追随语音,文字使用过程中的结构体制也总是不断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形声结构中声符的安排等。但是,文字发生之后,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时期,主要就是文字的传承使用过程。在文字的传承使用过程中,提出字音与字形的关系,对于主要功能属性为“以形表意”而并非是以形表音的汉字体系而言,那就是依据字形,附加注音。约言之,字音是后来加上去的。如汉代《说文解字》所用的“读若”等“直音”注音法,六朝《原本玉篇》
《仿宋本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撰。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
《仿宋本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撰。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
《仿宋本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撰。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