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最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三百千”。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
“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以上属于纪传体史书,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二十四史(古典名著 精选精译)》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
《国学经典: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畿辅人物志》一书是记载明代畿辅地区(以北京地区为中心包括今河北、天津一带》人物事迹的着作。撰者为明清之际学者孙承泽。孙承泽,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原籍山东益都,世隶上林苑(地属今北京大兴区》籍。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甲申之变,孙承泽先自缢,后堕井,几次欲自杀殉国,皆为人所救阻,以为天意,遂止。大顺政权建立,孙承泽曾为四川防御使。人清,为吏科给事中,后又历任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吏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晚年闲居,专心着述,尤倾力于史籍编纂与书画赏鉴,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元朝典故编年考》、《庚子销夏记》等撰述数十种。康熙十五年卒,年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