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优选水准。
《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三家注》(套装上下册)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和《史记正义》全部进行影印,旨在呈现《史记》三家注的全貌,方便读者查找使用。《史记集解》兼采当时裴駰所能见到的前人有关《史记》诸书的研究成果,并一一注明作者名字,一丝不苟。《史记索隐》进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证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史记正义》的作者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
《通志(共3册)(精)》是宋人郑樵编撰的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制度的通史,素与《通典》、《文献通考》并重。全书分本纪、后妃传、年谱、世家、载记、列传及二十略等几个部分,其中二十略为全书精华,记载了上古至隋唐历代的制度,概括了古代有关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知识,是一部材料丰富的古代史工具书,是史学工作者必须阅读参考的重要著作。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为掌故大家,从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13500余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为掌故大家,从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13500余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
《续资治通鉴》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 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也都具有他书无法取代的作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1959年,在、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为掌故大家,从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13500余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新唐书》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比之《旧唐书》,一方面对志、表两部分十分重视,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等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为掌故大家,从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13500余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作者为掌故大家,从清人以及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明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13500余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 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也都具有他书无法取代的作用。
《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 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也都具有他书无法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