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女孝经》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优秀读物。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典籍,现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书中主要阐述了墨家的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 显学 。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完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旧刊《王文成公全书》的基础上,进行繁简转化,编辑整理而成,同时结合并吸取近年来*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 《全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这些文字或生动再现了王阳明其人其事,或饱含对恩师的孺慕之情,或严谨中肯地评价了王阳明著作及思想的起转传承,对于研究王氏学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将此类文章编辑整理,置于各卷章节之首,以供读者参照阅读。这也是此次编辑出版不同于以往版本的*特色。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精选刘渡舟教授经方治验207例,并附其门人姜元安治案19例;下篇精选刘渡舟教授医论12篇。全书所选之医案及医论,紧扣临床治疗这一主题,从辨证思路、病机认识及方药特点各个方面阐述了经方的临床运用,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于深入理解仲景学说以及掌握经方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是现代临床运用经方的专著。因此,本书是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推荐之书。
《列子》今本共有八篇,合共一百四十三章。其中,说理文字有三十五章,故事文字有一百零八章。《列子》*精彩的地方在于记录了一百多个寓言故事,很多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鬼谷子》是战国纵横家流传至今的著作,它开创了中国游说修辞的先河,它提出了不同于儒、道、法等其它学派的哲学政治思想,它曾经被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对宗教家、军事家、术数家都发生过影响,堪称中国奇书。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成为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热论”、“本病论”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系国医典藏影印系列之一。《神农本草经》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书中阐述的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辨证用药的思想等,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书中所记载的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还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次影印,根据清代顾观光辑本出版。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为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故以“千金”为名。 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校释(精)/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共30卷。分医学总论、妇人方、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脏腑、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法,总计232门,合方论5300余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自《内经》以后、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流传1300余年来,经久不衰,书中所用方药、养生、食疗等方法至今仍被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学者重视和推崇。 此次,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李景荣等同志经过系统研究,对本书进行了全面校勘和注释,力求既可高限度地反映《
本书尝试用轻松的漫画方式传达经典中蕴含的大智慧。漫画中,父亲任性,儿子纯真,萌狗旁观评说。三个角色场景演绎,真情实感,举重若轻,诙谐幽默。力求传神达意、深入浅出,为严谨的经典增添趣味,让抽象的哲理形象表达。漫画独特的视角和魅力,或能帮助普通大众接近经典、理解经典普、受益于经典。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喜闻乐见的中医文化读物,增添广大青少年对经典的热爱。品读经典,传承精华。用中医学思想智慧金钥匙,打开中华文明宝库。让以人为本、阴阳中和、整体观、辩证观、形神观、治未病之思想文化传播世界。 本书从《黄帝内经》五篇中节选进行诠释、解读。有如揭冰山一角,为发现起点;有如掘宝矿一隅,为开采真金。“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领略经典魅力,依从经典指引,走进中医,享受中
《陈莲舫医著大成》为陈莲舫个人著作总集,集中体现清末名医陈莲舫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为《近代名医医著大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种。 全书收入其代表作五种:《加批校正金匮心典》《加批时病论》《女科秘诀大全》《陈莲舫先生医案》《陈莲舫先生医案秘钞》。《加批校正金匮要略心典》《加批时病论》是陈莲舫先生的课徒之作,以研习经典为入门途径。《女科秘诀大全》荟萃各家之说,论述简明扼要,博古达今,是学习中医妇科的推荐阅读之书。《陈莲舫先生医案》《陈莲舫先生医案秘钞》记载了先生细腻周到的诊疗经验、精准平和的用药特色,对临床颇有参考指导价值。
中国的传世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其中中医药古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存世的中医药古籍超过一万种,若包括不同版本在内,数量更多。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医文化宝库中之瑰宝。这些珍贵的中医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的源泉,蕴藏着精深的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大凡古今医家,无不是谙熟中医药古籍,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而成为一代宗师。步入新时代,中医的发展创新仍然离不开继承,而继承的第一步必须是学习古籍,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创立新说,真正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人民卫生出版社自一九五三年成立以来即开始承担中医古籍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影印本、点校本、校注本、校释本等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作的家训,文字生动优美,思想内涵深邃。在这里是学者颜之推为一本家训编订的注解,收集历代对《颜氏家训》所作的可信注释,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有相当的意义。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论语》——国学的经典、向善的名著、传世的篇章——中国古代“四书”之一、“儒家” 经典★ 其多篇原文入选 本初高中语文教材、教辅、考试篇目★国学启蒙,传统精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涵盖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识论……★蔡志忠独特画风+独到见解,让国学轻松阅读从这里开始1.本版特以蔡志忠先生风靡世界的《论语:儒者的诤言》为底本,将深邃拗口的古文变得趣味、睿智、幽默。 2.本版特别为中学生国学阅读制作,特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徐志刚《论语通译》为参照,并配有“专文导读”“后文附录”等板块,导读到位,原文注释翔实,可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辅助。 3.名社名品,郑重 。我社为 出版社,是 文学、教辅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
《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杨氏将《素问》《灵枢》原篇拆散,按其内容分为摄生、阴阳、人合等类。在每个大类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可谓有纲有目,子目章句布序井然,加强了《内经》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本书虽然对《内经》条文位置有变动,但对原书文字未予增删,保存了唐初《黄帝内经》的旧貌,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本次影印选用萧延平兰陵堂本《黄帝内经太素》23卷本(1924年)作为底本。萧氏校补《太素》,历时二十余年,校勘详细精当,有根有据,按语允当,原抄俗字也一律加以更正。加之兰陵堂本刻工精湛,很少误字,故萧本至今仍被视为《太素》研究的范本。
《手书经典名篇赏析:孟子》旨在通过书法教育实践,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当然,开展书法教育,不仅是针对中小学生,也应延伸到各个阶层、各种群体,使大家都投入到书法教育实践中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贡献。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强调规范,因为规范体现了汉字书写的共性,只有掌握了汉字书写的共性,才能在追求书写个性时尊重传统,遵循规律,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