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 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 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
《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为古籍整理类图书影印版。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不分卷,清圣祖康熙题诗,焦秉贞绘,朱圭、梅裕凤镌刻。书前有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言。《耕织图》即绘刻完成于此年。图绘农村耕作、蚕织绩纺的场景,凡四十六幅,耕织各半。该图据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原意而绘,保留原图中的楼璹五言诗,增删部分图目。每幅图上方又有康熙亲书诗文。画法上,融入西方焦点透视法,纤细秀丽。刻法圆润秀挺,曲尽其妙。全书可谓诗、书、画、刻 四美具 。
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本册为《赖太素天星催官解》,宣纸线装,一函一册,适于收藏。
全书共3篇13章,包括肥胖症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肥胖症的临床实践及进展、肥胖症的中医治疗三大部分。本书打破了单一学科或不同学科单独诊疗的传统束缚,构建了肥胖症中心化管理的全景视野;不仅在广度上将肥胖症的分类诊断、并发症诊治做了进一步拓宽分层,还覆盖了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妇女等),同时结合祖国传统中医诊疗肥胖的宝贵经验,在深度上也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的主要相关热点及近期新进展,从多维视角再现多学科深度融合诊治肥胖症的理论。
《雪蕉轩医案》由佚名著
本书记录了佛教东传的曲折过程,廓清了佛教的本质和教义,为明代内府刻印的版面,以精雕细刻著称。此书共录图200幅,每图下有辞略意晓的文字说明,可视为最早的古代连环画。版面宽大,图像生动,刻印尚佳,流传极罕。
本《图鉴》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息图”式的编图新理念:一幅图只有当它被正确地置于总图卷的正确位置上,其价值才能得到真实地体现,其意义也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本图集不是集录一幅幅孤立图片的图片簿,而是由一组组图片(包括辅助图)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列图集——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成一条条珠链,讲述一组曲折但完整的故事。要实现这一全新的编图理念,必须建立对针灸学术史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作者在此之前完成的通史性质的《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为此奠定的坚实的基础。2.高浓缩的信息量: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反映*限度地信息量,本图鉴采取以下处理原:①对入选的古图(特别是数量极大的经穴图),一般同一传本或版本的只收录年代早者。早期图不完整或不清晰者,则另选较晚期图,或早期、晚期图同时收录,
证治要诀类方(一函二册)
《中华大典(天文典历法分典)(精)》(作者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分《天文分典》、《历法分典》、《仪器仪表分典》3个分典,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典(天文典历法分典)(精)》择取我国古籍中有关历法研究的文献材料,对其进行标点并加以科学分类,使人们可以比较便利地从浩繁的古籍中获取相关信息,大有裨益于学界。
本书汇集了已故著名琴学家汪孟舒先生(1887-1969)在古代琴学文献整理方面的重要成果,共计九种:1.《乌丝栏指法释》,2.《乐圃琴史校》,3.《太音大全集校注》,4.《五知斋庄周梦蝶逸谱》,5.《裛露轩琴谱校读记》,6.《雅轩琴谱校读记》,7.《编年考存琴书简表》,8.《永乐大典音乐史料辑录》,9.《嘉棠精舍题记剩稿》。其中《乌丝栏指法释》、《乐圃琴史校》、《太音大全集校注》分别是对现存最早的古琴指法专论、最早的琴史专著、最早的琴论专书的点校和注释。汪先生整理琴学文献既专精,又淹博,代表了二十世纪琴学研究成果在该领域的优选水平。
荀子是战国末叶的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如果说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像一双健康美丽的天足,在后来封建统治者的大力宣扬下,孟子的思想就被慢慢地束缚、扭曲成一双金莲。所以,如果要细究儒家思想的根本,其方法,唯有研究先秦儒教大家著述一途。《荀子》就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整个中华大地上一片混战,诸侯争霸,血雨腥风。而就在那时,荀子建立了一
《黄帝内经:全四册》由常国良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