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完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鬼谷子》是战国纵横家流传至今的著作,它开创了中国游说修辞的先河,它提出了不同于儒、道、法等其它学派的哲学政治思想,它曾经被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对宗教家、军事家、术数家都发生过影响,堪称中国奇书。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成为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热论”、“本病论”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不分卷,清圣祖康熙题诗,焦秉贞绘,朱圭、梅裕凤镌刻。书前有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言。《耕织图》即绘刻完成于此年。图绘农村耕作、蚕织绩纺的场景,凡四十六幅,耕织各半。该图据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原意而绘,保留原图中的楼璹五言诗,增删部分图目。每幅图上方又有康熙亲书诗文。画法上,融入西方焦点透视法,纤细秀丽。刻法圆润秀挺,曲尽其妙。全书可谓诗、书、画、刻 四美具 。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在浩瀚的中医古籍中,对湿热病证的论述堪称丰盈,尤其在古代名家医案中,有关湿热病证的医案不可胜计,其中蕴藏着大量诊治湿热病证的宝贵经验,很值得传承和弘扬。本书的内容是从古代名家众多医案中,选择典型湿热病证案例170余则,结合编者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精心予以评议,旨在阐发其精华,吸取其理法方药运用的经验,为当今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一部富有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精品之作。其主要特点是中医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学术研讨深透和切合临床实用,体现出继承与发扬并举,整理与提高结合的原则,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作为中医学理论专着的鼻祖对它的研究代不乏人,有关《素问》的语译本、注释本及各种校勘本社会上多有流传,然而这些大多为一家之言。《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进行的科研项目之一,经过全国专家论证,作者郭霭春历经数年之久,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挖掘出一些新的资料,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见解,整理研究了这部《素问》。内容设有提要(针对每一篇)、原文、校勘、注释、按语几项,名曰《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另外,尚有它的姊妹篇《黄帝内经素问语译》同时出版。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资料丰富,校勘翔实,训解精当,其中对《素问》的一些研究论点,经全国有关专家审定,代表了八十年代研究的近期新水平,适用於临床、教学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神农本草经辑注》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马继兴等学者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工作编着而成,集研究《本经》历代文献之大成,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既可使读者对《本经》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又可从《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神农本草经辑注》中正确理解《本经》原意。
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如今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丛刊:柳子厚咏柳山水文》收录了柳宗元贬官为柳州刺史时所作诗文。中国书店藏有一部单刻本。其书半页七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无栏格,版印精美。据版式、字体、纸张、藏印等方面考证为明末清初刊本。这一刊本未见历代公私书目等文献资料著录,颇为罕见。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 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 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 省刑罚,薄税敛。 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 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 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
《中华食疗大全 册》 本书力求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博采众家之长,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精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方。内容丰富全面,涵盖古今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食疗方法,语言通俗易懂,所选中药都是常用之品,制作起来简单易行,十分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选用,并供基层医务工作者指导病人进行食疗。 本套书还有: 《中华食疗大全 第二册》 《中华食疗大全 第三册》 《中华食疗大全 第四册》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永久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为重大。
芳村恂益撰的《二火辨妄》分三卷,卷一为“辨妄篇”,重在批判宋元以来诸子有关君相二火、三焦学说之乖误。卷二为“概圣篇”,汇纂《灵》《素》《难》中精辟之论,申经明旨。全书立论明确,考辨精详,虽为一家之言,但作为学术争鸣,亦值得借鉴。该书流传甚少,今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日正德五年(1715年)锦山堂刻本影印出版,以供中医临证及理论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