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的讲学语录和诗文著作,在他生前已由其门人陆续单独刊行。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时,汇集了传习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世德纪,以及年谱、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于世。全书共三十八卷,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附录,附录又包含年谱、年谱附录、世德纪、世德纪附录。这是第1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quan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简体版,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并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以及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 《王阳明全集(套装1-4册)》在编校上遵从原版体例和文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
《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
《笑林广记》是清代一部极为重要的笑话集,按主题共分为古艳部、腐流部、术业部、形体部、殊禀部、闺风部、世讳部、僧道部、贪吝部、谬误部等十二部。全书文字简练生动,语言犀利,结构精巧,极富喜剧效果,对于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有嘲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时期,全书仍以相当多的篇幅讽刺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腐儒、道学家们的丑恶言行,展现了一幅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汉族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分为 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张草纫选注的这本《黄仲则选集》收录黄仲则诗434首,前言详细介绍了黄仲则的生平和创作。正文所收诗歌作品按照黄仲则生平活动的轨迹,分为前后不同时段以时序编排,各时段作品之前附黄氏简谱。整理者对所选各诗加以简明准确的注释,重要的作品后还辑有评论资料。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李贽一生对王阳明推崇备至,故而倾其心血编著了《阳明先生道学钞》并附《阳明先生年谱》。该书选取阳明全书中的重要篇目,对年谱略作删减,并加以圈点评论,表现了李贽对阳明学的理解与领会,不但对阳明学而且对李贽之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李贽的诗文集主要有《焚书》《续焚书》,《续焚书》是李贽逝世後由其弟子汪鼎甫收集李贽的遗文编辑而成,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由新安海阳汪氏虹玉斋刻印。《焚书》在李贽生前已经刻印,并有多种刻本流传。有学者认为现存《焚书》已非李贽原刻本,而是经过后人增补删改之作。此论是否成立,还需进一步研究。由以上情况看,李贽的诗文集保存至今的最早刻本当为万历间海虞顾大韶(字仲恭》刊刻的《李温陵集》了。《福建通志·艺文志·李温陵集》说该书的内容是“一至十三卷为书答、杂述,即《焚书》也;十四卷至十七卷为读史,即摘录《藏书》史论也;十八、十九两卷为道古录,即《说书》也;第二十卷则以所为诗终焉。”《李温陵集》又名《李氏文集》,泉州苏大山《红兰馆藏书目》有《温陵李氏文集》十八卷,明刻本。此次整理以顾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自二十世纪初问世以来,备受注目。该书出版的最早版本为日本秀光舍1910版,目前出版的此书多依是书。《国故论衡》“先校本”是章太炎在初版本上作以亲笔批改的版本,改订之处多达二十五处。太炎先生对所注一概蝇头细书,有时朱墨交错,密密麻麻,足见其对著书立说之重视。修订之处正文注文皆有,补充之正文中复有加注处,以是细书中复有更细书。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文献的最早注本。此书至今未有点校本。宜确定以高第、黄省曾明正德13年刻本为底本,以朱多煃明隆庆5年刻本、俞初万历13年刻本、冯绍祖万历14年刻本、朱燮元朱一龙万历29年刻本、日本庄允益校刻本等为参校本,且酌情参校清代名家的手批资料,吸收其校勘成果。
《万历野获编》是关于明代历史最重要的笔记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正因为此,现有语文辞书及历史类工具书对该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收录了该书中的大量词条及义项,这在历代笔记中都是较为罕见的。即便如此,该书还有许多富于研究价值且尚未被充分发掘的词汇现象。这本《万历野获编词汇研究》由杨继光著,主要从掘发新词新义、考释普通词语、考释历史词语、辞书编纂、整理研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万历野获编》中的词汇研究价值(包含对辞书编纂的价值),同时也是古汉语词汇研究与古籍整理研究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书中内容,涉及异形词、义域理论、反词同指、同素异序词、词义考释方法、词义衍生途径、词法词和词库词等问题。《万历野获编词汇研究》以《万历野获编》为语料来源,至少再为《汉语大词典》补充了230个以上的词条;增补50个
本书以鲍廷博辑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武林旧事》十卷足本为底本,参校以宋廷佐刻六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后武林旧事》五卷、《说郛》本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力求呈现较为可靠的文本。另于篇末附录《增补武林旧事》八卷之增补部分,同时作出相应的阅读提示,以为读者了解该书在不同时代的样貌提供帮助。
《清稗类钞(套装全13册)》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汇辑野史和当时新闻报刊中关于有清一代的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的事迹,时间上至顺治下至宣统,间有上溯天命、天聪、崇德者。《清稗类钞(套装全13册)》分门别类,按事情的性质、年代先后,以事类从,共有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余条,记载较为完备。既有稗于遗闻,也可以资为谈助,对研究清代历史的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普通读者而言亦具备相当的阅读价值。
《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菜根谭》并称“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胜在深刻,《围炉夜话》胜在平实,《小窗幽记》则胜在多姿多彩。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他把眼前光景、胸中情趣一笔写出,有“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的立身处世之道,有“自古人生何其乐”的悠闲之姿态,还有关于语鸟名花、清泉白石的旖旎妙想。语语峭丽、字字珠玑,在看似无用的闲情中寻找快乐与真意,道尽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味深意远。想象着,午后慵懒的时光自己给自己泡上一壶好茶,坐在透出斑驳光影的花木前,亦或月下翻读几页《小窗幽记》,梦里都是叮咚的泉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