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
张草纫选注的这本《黄仲则选集》收录黄仲则诗434首,前言详细介绍了黄仲则的生平和创作。正文所收诗歌作品按照黄仲则生平活动的轨迹,分为前后不同时段以时序编排,各时段作品之前附黄氏简谱。整理者对所选各诗加以简明准确的注释,重要的作品后还辑有评论资料。
《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云《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气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乐府诗集(套装共5册)》包括:《乐府诗集(第一册)》、《乐府诗集(第二册)》、《乐府诗集(第三册)》、《乐府诗集(第四册)》、《乐府诗集(第五册)》共5册。《乐府诗集(套装共5册)》一百卷,北宋郭茂倩编撰。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亦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至唐、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共计十二类、五千馀首,搜集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较广的社会生活层面。本次出版,即以宋本影印本为底本整理点校,参校汲古阁本、有关乐志、作家本集及各类文献,改正底本脱误,书末并附作者及篇目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吴敬梓以他杰出的艺术才能,在《儒林外史》中表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后期知识分子的生活、遭遇,并以此为中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文化教育界的状况。 作者选择了代表性的人物,基本上做“个体”分析,并对小说中某一类型的人物“群体”做综论研讨。 本书全面地揭示《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同时也 深入地表述吴敬梓的审美眼光和创作才华。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楚辞》文献的最早注本。此书至今未有点校本。宜确定以高第、黄省曾明正德13年刻本为底本,以朱多煃明隆庆5年刻本、俞初万历13年刻本、冯绍祖万历14年刻本、朱燮元朱一龙万历29年刻本、日本庄允益校刻本等为参校本,且酌情参校清代名家的手批资料,吸收其校勘成果。
本书以鲍廷博辑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武林旧事》十卷足本为底本,参校以宋廷佐刻六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后武林旧事》五卷、《说郛》本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力求呈现较为可靠的文本。另于篇末附录《增补武林旧事》八卷之增补部分,同时作出相应的阅读提示,以为读者了解该书在不同时代的样貌提供帮助。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经史百家杂钞》是由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粹文集。全书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共二十六卷。选文涉及经、史、子三类,选文多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精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清末至今,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古文选本名著。现约请文史专家对全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并撰写简明扼要的题解。
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上下)(精)》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明代高濂撰。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刊于公元1591年。二十卷。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很有参考价值。
《御定全唐诗》,又名《全唐诗》,系清圣祖康熙皇帝敕令江宁织造曹寅于扬州开局编修,参加者有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彭定求等十人,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即告完成,其实就是将清季振宜的《唐诗》稿本和明胡震亨的《唐诗统鉴》整合在一起。《御定全唐诗》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辑录了唐五代三百五十余年间的诗词谣谚,收录了唐五代二千三百余家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后来增补至今天的五万四千余首)。全书除目录之外共有九百卷,堪称代表中国诗歌成就的断代诗歌总集。 《御定全唐诗》全书以人系诗,首列帝王后妃,次列乐府辞章,中间为历朝诗人作品,大致以时代先后排列,末缀以联旬、逸句、妇女、僧道、神仙、鬼怪及谣谚、酒令等诸种杂体诗。全书诗人名下皆附小传,诗题及诗句下多保留原注,或摘引有关本事,文句问常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