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解故》是一部属于考据范畴的专门着作。作者朱季海先生(一九一六-二〇一一)对以爱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要代表的《楚辞》素有研究。他在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的基础上,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辞》,根据荆楚、淮楚之间的方言、风土、习俗等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从校勘、训诂、谣俗、名物、音韵五个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在《楚辞》研究领域中有其特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社于一九八〇年出版该书增订本(正、续、三编)。二〇一一年重版,在原书基础上新增四编,系据作者《楚辞韵谱》等手稿整理而成。今年是朱季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将全书修订重排(四编《楚辞余义》新增考释一条),希望这本经典学术着作能够发扬光大。
本书是王泗原先生就1954年出版的《离骚语文疏解》增订而成,对全部《楚辞》进行了校订和解释。先校勘,次辨韵,次释义,用语法、训话、古音、文字、校助的方法,从语法角度作训话,辨正字音的讹误,阐释篇章字句
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也是我们奋斗不息的内驱力。文化薪火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手里,任重而道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在经典的怀抱里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力量。 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山东省国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编订的《楚辞(大字读本简繁参照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测评 校本教材)》主要用于中国古代经典诵读。大字拼音,简繁参照,既让少年儿童熟读经典,又可认识繁体字,为将来文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分常见通假字,按本字注音,并在该字下方标出本字。部分古今异读的文字,依现行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统一标注今音,便于学生学习。
“楚辞”又称“楚词”,很初指的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学习吸收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贾谊直到刘向本人的同类作品汇集成书
楚辞是以楚国民歌为基础,经屈原加工创造而成、得宋玉等人踵武发扬的新诗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气 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两个源头,它们分别代表了浪漫抒情与写实言志的风格。与《诗经》相比,楚辞句法灵活,长短句转换自由,这便造就了楚辞舒缓婉转、参差交错之美。楚辞句子较长,一般为六言,也有七言,加之篇幅长、容量大,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复杂的心理和广阔丰富的生活,使作品益发多姿多彩。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例,二人作品总数不及《诗经》的十分之一,但作口叩风格的多样性却是《诗经》所无法比拟的。
本书为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会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包括:离骚研究、天文研究、九歌研究、宋玉及其辞赋研究、楚辞与文学发展研究等,体现了目前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的成果。有的致力于理论探讨,有的进行文化照观,或进行宏观梳理综述,反映了当前楚辞研究的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跨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