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历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先后六守外郡,显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时,他对文学创作及书法等多方面也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张孝祥词笺校》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前言》、《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年谱》。这本书是宛敏灏先生研究《于湖词》的有关论述的结晶。
程廷祚独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宋元儒尊希夷河洛图书及变互卦气之说,又或拘执爻位阴阳乘承比应之体,《易》学转晦,先生乃著《易通》及《大易择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说》六卷,自成一家言。道光本中作者的自注文字,丛书本有不少将之混入正文,其他如鱼鲁亥琢之失,二本则互有短长。此次点校,《青溪文集》以道光本为底本,以《金陵丛书》本并校;《青溪文集续编》以道光本为底本,以民国抄本作校本。并将二集合一,定名为《青溪集》。
《朱枫林集》共十卷,是朱昇的诗文合集,其不 仅是我们研究和了解朱昇本人生平经历、思想*述的 **手资料,*对研究元明之际的历史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对研究理学发展史和徽州的历史文化、人情风 俗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浮生六记》系清人沈复自传体的生活纪实之作。 《浮生六记(共2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朱有燉集》讲述了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嫡长子,朱元璋之第六孙,明洪武12年正月19日出于皇室老家安徽凤阳,洪武廿四年三月受册为周世子。在明惠帝发起的削藩行动中,与其父朱橚一同被废为庶人,迁徙云南。至建文四年朱棣登基后,方才恢复爵位。明仁宗洪熙元年周王朱橚病薨,朱有炖袭封周王爵,在位近14年。至明英宗正统4年5月27日,朱有炖薨于封国河南开封府,享寿61岁,以其博闻多能而谥为“宪”,故世称“周宪王”。《朱有燉集》是对明代著名戏曲家朱有燉杂剧散曲、诗词文赋等作品的整理。
《小窗幽记(上下)》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记(上下)》,世称"国学珍本文库本"。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小窗幽记(上下)》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记(上下)》,世称"国学珍本文库本"。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姚莹,既是一位正直勤勉、颇富政绩的官员,又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他一生境遇坎坷,屡遭挫折,在蓬州任中,因 地僻事简 ,在 崎岖世路怅离群 的愤愤下,他无可奈何地伏案读书,成《寸阴丛录》四卷。并将十多年前的读书随笔整理付梓,成《识小录》一书。两本著作论辨精卓,详考学术源流,给读者拓开视野,增长见识。书中表述出作者忧愤外族的入侵,反映其鲜明的爱国思想。本书点校以道光本作为底本。
《陶庵梦忆》,古代散文集,八卷,张岱撰。《陶庵梦忆》主要记载明朝江浙一带社会风貌、民间风气,包含茶楼酒肆、说书演义、放灯迎神、奇人逸事、花鸟琴艺等,构成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为研究明代的风俗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歴史文献。《陶庵梦忆》共计八卷一百余篇,成书于甲申(一六四四)之后,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才刊印行世,是张岱作品中 为 的一部。张岱为明朝遗民,后半生寓居杭州,通过追忆记録,在书中描绘了大量的山川风物,里巷琐事,以寄托了怀念故乡,眷恋故土的心情。全书文笔清新隽永,在明末清初散文中自成一格,颇具文学价值。此次出版,系以清乾隆五十九年刊本为底本影印,以飨读者。
苏轼编著的《东坡志林(上下)(精)》介绍了,东坡以其天纵之资,纵横于儒、释、道之间,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皆登峰造极,另辟新界。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只因襟怀苍生,而使其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 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