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历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先后六守外郡,显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时,他对文学创作及书法等多方面也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张孝祥词笺校》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前言》、《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年谱》。这本书是宛敏灏先生研究《于湖词》的有关论述的结晶。
程廷祚独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宋元儒尊希夷河洛图书及变互卦气之说,又或拘执爻位阴阳乘承比应之体,《易》学转晦,先生乃著《易通》及《大易择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说》六卷,自成一家言。道光本中作者的自注文字,丛书本有不少将之混入正文,其他如鱼鲁亥琢之失,二本则互有短长。此次点校,《青溪文集》以道光本为底本,以《金陵丛书》本并校;《青溪文集续编》以道光本为底本,以民国抄本作校本。并将二集合一,定名为《青溪集》。
《朱枫林集》共十卷,是朱昇的诗文合集,其不 仅是我们研究和了解朱昇本人生平经历、思想*述的 **手资料,*对研究元明之际的历史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对研究理学发展史和徽州的历史文化、人情风 俗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本书收文言笔记小说190篇。是一部以劝惩为意旨,兼有《聊斋》和《阅微》优点的笔记小说佳作。书中官场科场、民俗民风、家庭邻里、男女恋情、僧尼武侠、神鬼精怪,均有涉及,作者以其广博的见闻和圆熟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清末社会世相百态图。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苏轼编著的《东坡志林(上下)(精)》介绍了,东坡以其天纵之资,纵横于儒、释、道之间,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皆登峰造极,另辟新界。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只因襟怀苍生,而使其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 仍熠熠生辉。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校文、笺疏,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
张岱生前即手编文集,请友人据其手稿钞写待刊,编成《瑯嬛文集》,诗为《张子诗粃》,文为《张子文粃》。后其手稿诗、文分别流传,清光绪间人据其文刊刻成集,手稿之文遂佚。而诗未及刊,仅存手稿。本书系由整理者重编,诗、文各选底本,精加校勘,核其前后文字异同,由此可体会作者入清之后的心态变化。书后附传记、序跋、书札、年谱等相关资料。
《小窗幽记(上下)》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记(上下)》,世称"国学珍本文库本"。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陶庵梦忆》,古代散文集,八卷,张岱撰。《陶庵梦忆》主要记载明朝江浙一带社会风貌、民间风气,包含茶楼酒肆、说书演义、放灯迎神、奇人逸事、花鸟琴艺等,构成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为研究明代的风俗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歴史文献。《陶庵梦忆》共计八卷一百余篇,成书于甲申(一六四四)之后,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才刊印行世,是张岱作品中 为 的一部。张岱为明朝遗民,后半生寓居杭州,通过追忆记録,在书中描绘了大量的山川风物,里巷琐事,以寄托了怀念故乡,眷恋故土的心情。全书文笔清新隽永,在明末清初散文中自成一格,颇具文学价值。此次出版,系以清乾隆五十九年刊本为底本影印,以飨读者。
《浮生六记》系清人沈复自传体的生活纪实之作。 《浮生六记(共2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小窗幽记(上下)》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记(上下)》,世称"国学珍本文库本"。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潮州耆旧集》共三十七卷,是现存潮州很有价值的古籍之一,由清代道光年间莅潮教谕冯奉初选辑并刊行。本集精选明代潮汕籍很有成就的20家仕宦士人的文集,如林大春、翁万达等。目前原版本已极难见到。本书以清代道光版刻本的翻印版为底本,并对《潮州耆旧集》进行辑录与点校。《潮州耆旧集》的整理校点,不仅对潮汕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对我国整个明代历史也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意义。
《朱有燉集》讲述了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嫡长子,朱元璋之第六孙,明洪武12年正月19日出于皇室老家安徽凤阳,洪武廿四年三月受册为周世子。在明惠帝发起的削藩行动中,与其父朱橚一同被废为庶人,迁徙云南。至建文四年朱棣登基后,方才恢复爵位。明仁宗洪熙元年周王朱橚病薨,朱有炖袭封周王爵,在位近14年。至明英宗正统4年5月27日,朱有炖薨于封国河南开封府,享寿61岁,以其博闻多能而谥为“宪”,故世称“周宪王”。《朱有燉集》是对明代著名戏曲家朱有燉杂剧散曲、诗词文赋等作品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