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蘇軾的人生和作品充滿着灑脱不羈與無可奈何,悲凉蒼勁與曠達坦蕩,林語堂稱他是一位: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羈,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我社此次精選其詩、詞、文,詩、詞略添簡注,詞并酌補諸家評語,线裝出版,希望能够帶給讀者獨特的精神享受。
郭祥正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梅尧臣誉之为 真太白后身 ,有《青山集》三十卷。 本书集其诗1400余首。
王志娟选编的《红楼梦诗词联赋(图文本上下)》按回目先后收录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为使读者加深理解,随文附注及前人相关评点。注释和评点部分,则以王伯沆先生手批本、脂砚斋评本为主体,同时参考周汝昌、蔡义江诸先生的系列研究*作。同时,选配历代红楼版画作品。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福建丛书:鳌峰集(繁体竖排版)(套装共3册)》所收诗词,止于泰昌元年(1620),天啟以后的诗未刻。虽然徐的稿本《红雨楼集,鳌峰文集》十册流传至今,但是这部稿本十之八是书信,很难反映徐天启、崇祯时期的创作和生活的全貌。
新编《李鸿章全集》全书16开38卷,约共2800万字。本书由顾廷龙、戴逸主编,集京、沪、深、冀、鲁、皖2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14年精心编纂而成。全书囊括了国家历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著名图书资料单位收藏的大量李氏未刊资料约近三分之一。这些未刊资料绝大多数从未与广大读者谋面,是研究李鸿章的重要文献资料,弥足珍贵。全书杀青前,编者尚对目前国内外已见的各种相关资料,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辑佚工作,从而使该书成为目前规模宏大,内容完备的一部李氏全集。 晚清军国重臣的人生轨迹 近代风云变幻的真实记录
本书所收作品多为钱澄之归隐田间的后半生所作,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历履交游、政治理想、文学思想、经史观点以及作为明季遗民无法抹煞的遗民心态。
黄宗羲是我國明末清初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也是博學多才的學問家,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弘富,僅專著和詩文集郎在三百萬字以上,涉及的學科有政治學、哲學、史學、文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文字学等門類。這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份可貴的財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全面系統地研究其著作,吸收其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精華,無疑地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是很有裨益的。為此,本社决定在前人编輯、整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泛搜集黄氏著作,辨别真偽,考定文字,標點分段,编輯出版黄宗羲全集,以供研究。 全集分十二册出版:册至第十一册為黄氏原著,大體按其著作性質分類編入各册;第十二册為全集附錄專册,輯錄歷代學者所撰有關黄氏生平、著述的碑銘、年譜、傳记、序设、淪号及前十一册
本书主要辑录《全唐诗》中所收唐诗僧齐己诗15卷,据清扬州诗局刻《全唐诗》本仿真影印。齐己(约860~约937),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人。唐著名诗僧。古雅如周颂,清和甚舜弦。与贯休、皎然齐名。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
《敬孚类稿》十六卷,为文二百四十三篇,新增集外文七十八篇、诗二首,编为《补遗》,分三卷。为近代以目录校雠著名的大学问家萧穆所撰。本书不仅在目录校勘方面提出了许多规律性的见解,并作了论证与阐述,而且在史志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许多提要钩玄、言近旨远的论述,足以启人深思,耐人寻味。
本书收《中衢一勺》三卷,附录四卷,述水利、漕运、盐政;《艺舟双楫》论文四卷,论书二卷,附录三卷,论文辞、书法,其中对于书法提倡碑学,对推动清后期书风的变革有开山之功;《管情三义》赋三卷,诗三卷,词一卷,《浊泉编》一卷,收诗、词、赋;《齐民四术》农三卷,礼三卷,刑二卷,兵四卷,论农、礼、刊、兵。内容丰富,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所创见。
陈诵洛(一八九七年—一九六五年),名中岳,字诵洛。又字颂洛、嵩若,号侠龛、侠堪,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国著名诗人。
《王佑丞诗集(套装共3册)》训释与说解相结合,通过典故、史实、佛理等的解释,致力于寻求诗人和诗歌的本义。其不足在于训释典故、史寅之时多有不确,其优点则长于对于作品之感悟。顾可久评诗,与明代主流评点派又有不同,不故作语意模糊之论,而是切实道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与顦起经注重名物、地理、职官等考据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各有优点与不足。
1 作者为清后期重要经学家,其经学著述侧重于名物训诂、语言文字,并以发前人所未发为己任而多所创见。本书卷帙浩繁,征引博赡,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可惜胡氏逝世过早,未能完成全业。胡氏对于《诗经》词语意义的辨析细密贴切,前人对《诗经》词语的解释语焉未详或仅及一点者,胡氏大多能予以多方面的解说,补充详备。
《便民图纂》由墉墦撰。墦宇廷瑞,任丘(今河北任丘市》人。明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口天县(今江苏苏州》知县,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太守。此书是郦墦在吴县任内所编写,弘治十五年(一五0二》刊于苏州,此后多次翻刻,据现存版本与著录看,在弘治至万历中期的百余年间,至少已在苏州、云南、贵州等地雕版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