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早年致力于反清复明,明亡后披发入山,隐身、授徒、著书凡四十余年。隐居期间,先生以 述往以为来者师 (《读通鉴论》卷六)的态度,以 六经责我开生面 的创新精神,对历代统治者,尤其是明代统治者的成败得失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写下了大量富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训诂、考据等诸多方面。凡500余万言。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弘扬船山学说,特在南京设局重刊《船山遗书》,计收著作56种,288卷。光绪年间,又补刻了6种,10卷,附于其后。共计62种,298卷。通称 金陵本 或 曾刻本 。后者也被称为 衡阳补刻本 。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即以 金陵本 为底本,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底本,其他版本适当参照。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是曾国藩的家藏日记。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记载了自己大半生的历程。该日记不仅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及内心世界的窗口,更是这位被誉为中华千古完人的真实见证。 该日记不仅见证了曾国藩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怎样从一介平民跨变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而且其间蕴含的为官、为人、处事、家教诸方面真谛,皆为后代世人孜孜以求的境界,更为当今世人亟需汲取的精神宝藏。《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自宣统元年(1909年)以来备受学者青睐,但局于流布甚罕,一直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该日记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曾国藩的手资料,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及日常生活鲜明地体现在了他的日记中,这是史学的重要研究史料。此书为心态史学研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