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蘇軾的人生和作品充滿着灑脱不羈與無可奈何,悲凉蒼勁與曠達坦蕩,林語堂稱他是一位: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羈,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我社此次精選其詩、詞、文,詩、詞略添簡注,詞并酌補諸家評語,线裝出版,希望能够帶給讀者獨特的精神享受。
余束发就学时,辄喜读古人书傅。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要领。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阙如也。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 今年春,余统师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辗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亟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
《王佑丞诗集(套装共3册)》训释与说解相结合,通过典故、史实、佛理等的解释,致力于寻求诗人和诗歌的本义。其不足在于训释典故、史寅之时多有不确,其优点则长于对于作品之感悟。顾可久评诗,与明代主流评点派又有不同,不故作语意模糊之论,而是切实道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这与顦起经注重名物、地理、职官等考据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各有优点与不足。
程廷祚独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宋元儒尊希夷河洛图书及变互卦气之说,又或拘执爻位阴阳乘承比应之体,《易》学转晦,先生乃著《易通》及《大易择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说》六卷,自成一家言。道光本中作者的自注文字,丛书本有不少将之混入正文,其他如鱼鲁亥琢之失,二本则互有短长。此次点校,《青溪文集》以道光本为底本,以《金陵丛书》本并校;《青溪文集续编》以道光本为底本,以民国抄本作校本。并将二集合一,定名为《青溪集》。
本书收《中衢一勺》三卷,附录四卷,述水利、漕运、盐政;《艺舟双楫》论文四卷,论书二卷,附录三卷,论文辞、书法,其中对于书法提倡碑学,对推动清后期书风的变革有开山之功;《管情三义》赋三卷,诗三卷,词一卷,《浊泉编》一卷,收诗、词、赋;《齐民四术》农三卷,礼三卷,刑二卷,兵四卷,论农、礼、刊、兵。内容丰富,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所创见。
本书收录徐乃昌《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中安徽所出青铜器铭文,并增入考稿所漏收或未及收入之器。考稿所录青铜器虽为安徽某县某人所藏,未经查明并非安徽出土者,概不著录。凡为安徽出土的青铜器而无铭文者,亦不收录。徐氏所录青铜器名、铭文有误者,予以订正;未录者,俱为补出。所收铭文,择要附以各家考释及近人研究成果,以便参考。称引各家之说,均省去〔先生〕字样。凡同一年代、同一地点出土的青铜器合为一组,以出土年代先后为次。每组按鼎、壶、瓶、缶、斗、盤、匜、鑑、钫、钟、镈、鉦、铎、戈、戟、矛、剑、量、衡、稿、节,以及其他等顺序排列。
刘小新著的《当代文论嬗变》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文学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可能性及其美学路径,包括现实主义的介入方式、现代主义的美学方法、后现代主义的路径等;二是马克思主义对左翼文艺的影响以及左翼文艺介入社会的方式与意义;三是当代台湾的 后学 论争。
《便民图纂》由墉墦撰。墦宇廷瑞,任丘(今河北任丘市》人。明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翌年任苏州府口天县(今江苏苏州》知县,官至瑞州(今江西高安市》太守。此书是郦墦在吴县任内所编写,弘治十五年(一五0二》刊于苏州,此后多次翻刻,据现存版本与著录看,在弘治至万历中期的百余年间,至少已在苏州、云南、贵州等地雕版六次。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尤为卓著。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王阳明的著作历代都有整理出版。主要的是明代隆庆六年谢廷杰编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和由吴光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阳明全集》一九九二年版四十一卷本。近二十年来,钱明又将多家辑佚成果和他本人的辑佚成果汇为一册。进而扩编为《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新编本6册,凡五十四卷,约二百万字。上中册三十八卷,由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下册十六卷由钱明整理编校,吴光覆校。
古代散文一般具有用字简练、通俗易诵的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一些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诵读古文,不仅可以欣赏到内容美,还可以帮助我们打下文字功底,由此提高我们的文字修养和文学修养。 古人留下的文章汗牛充栋,如何选择一本繁简适宜的选本很重要。《古文观止(套装共4册)》可以算是公认的一部经典选本,它不仅流传较广,而且影响较大。
《敬孚类稿》十六卷,为文二百四十三篇,新增集外文七十八篇、诗二首,编为《补遗》,分三卷。为近代以目录校雠著名的大学问家萧穆所撰。本书不仅在目录校勘方面提出了许多规律性的见解,并作了论证与阐述,而且在史志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许多提要钩玄、言近旨远的论述,足以启人深思,耐人寻味。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 一词表示 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 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 ,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 古文观止 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学塾读本,是一本古文入门之书。全书选录历代**作品二百二十二篇,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书名取『观止』者,言其『诸选之美者毕集,其阙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由於其选文眼光独到、精练赅备,注评切中肯綮、详而不繁,*便於初学
郑之珍写定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现存早并且影响*的目连故事的刊本。本书整理以高石山房本为底本,参校富春堂本(简称 富本 )和种福堂本(简称 种本 )。整理者发现的《祁门清溪郑氏家乘》为郑之珍所编,这是*发现的郑之珍的资料。
《福建丛书:鳌峰集(繁体竖排版)(套装共3册)》所收诗词,止于泰昌元年(1620),天啟以后的诗未刻。虽然徐的稿本《红雨楼集,鳌峰文集》十册流传至今,但是这部稿本十之八是书信,很难反映徐天启、崇祯时期的创作和生活的全貌。
《两浙輶轩录》为清代地方诗总集。清人阮元、杨秉初编选。40卷。共收录两浙作者3133人,录诗9241首。前38卷按作者生活时代先后排列;卷39为“方外”;卷40为“闺秀”。书中所录始于顺治,终于乾隆、嘉庆之际,“皆取其人已经可以沦定者录之”。“前明遗老凡已列《明诗综》者,不复录入。其有入本朝至二三十年之久者,间为甄录”。“是选因人存诗,因诗存人。因诗存人。则涛在所详;因人存诗,则逝在所略”。入选作者皆附小传,注明字号爵里,并说明小传材料之所在,入选作品则详于小家而略于大家。釆录之作品,或从汇选,或从单刻,或从传钞,或从手稿,其间字句差异,编者择善而从。有一篇中警句之可传,而首尾不称,编者亦稍加改动,以期完善。至于试帖、应制等馆阁之作,慨不收录。此编有嘉庆间仁和朱氏碧溪草堂、钱唐陈氏种榆仙馆
本书收文言笔记小说190篇。是一部以劝惩为意旨,兼有《聊斋》和《阅微》优点的笔记小说佳作。书中官场科场、民俗民风、家庭邻里、男女恋情、僧尼武侠、神鬼精怪,均有涉及,作者以其广博的见闻和圆熟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清末社会世相百态图。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黄宗羲是我國明末清初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也是博學多才的學問家,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弘富,僅專著和詩文集郎在三百萬字以上,涉及的學科有政治學、哲學、史學、文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文字学等門類。這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份可貴的財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全面系統地研究其著作,吸收其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精華,無疑地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是很有裨益的。為此,本社决定在前人编輯、整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泛搜集黄氏著作,辨别真偽,考定文字,標點分段,编輯出版黄宗羲全集,以供研究。 全集分十二册出版:册至第十一册為黄氏原著,大體按其著作性質分類編入各册;第十二册為全集附錄專册,輯錄歷代學者所撰有關黄氏生平、著述的碑銘、年譜、傳记、序设、淪号及前十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