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之书。
本书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专栏“古书今读”为主要内容,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共18篇,对古籍的目录、版本、校勘、注解等基础知识进行生动讲解;外篇共45篇,对如何阅读《诗经》《二十四史》等古籍经典进行详细的方法介绍。本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幽默,作者采用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古籍阅读的基本通则、弄清古籍阅读的基本规律,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古籍的兴趣,有助于读者轻松掌握古籍阅读方法,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孔子说的都对吗?”“为什么要想象?想虎想马不行吗?”“古人为什么没有标题党?” 《古籍原来这么好看》采用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抑或是打工人,如果你想作为古籍入门读物,一定要选它!该书分为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共18篇,对古籍的目录、版
《王端淑集》由[明]王端淑著,杨叶,周昕晖点校
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本书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 (宋)苏轼撰 题王十朋纂集 东坡纪年录一卷 (宋)傅藻撰 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卷一至四、九至十二配另一印本)。
本书以清经韵楼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工作底本,以专书的框架纂集抄录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四部群书的专门考证研究,分为横纵两个维度。横向的维度是将《说文解字注》对四部群书的考校置于群书各自的框架下逐条排列,以四部群书分章,记一百零四章。问题条目计五千余条。纵向的维度是指每一条目之首以标签的形式标明段玉裁所考为哪一方面内容,包括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校勘学、目录学、辨伪学、经学、史学及其他九大类二十五种标签,每条之末标明其于《段注》中的位置。书末附录十余篇相关札记或专题论文。本书目的在于一览《段注》对某一专书(例如《史记》)的全部研究,或同时检得《段注》某一方面问题(例如破读群书假借,再如历史地理考证)的所有相关资料。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录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录学、版本学、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版本收藏而言,是一部资料丰富、使用便捷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香学文化专著。全书从概念、发展简史、香材、用香方法、香与其他传统雅文化的搭配助益、香与家居生活、品香的感悟和审美判断、香与宗教、历代香学文化大家、主要香学文化典籍精要摘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香学文化这一脉古老、特殊、美妙的传统文化。本书主要是绪论,香史,香识,香境几个章节的修改,涉及内容近十万字。主要修订了原来表述不准确,文字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地方,以及论述不透彻之处,同时增加了近五年的个人香学文化研究成果和业界技术发展、科研成果。图片更换十几幅,增加了三十多幅。
本书为《荆楚文库》项目之一,200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现修订后,拟由湖北人民出版社重版。《云笈七签》是宋代张君房所辑的大型道教类书,录有宋代以前的全部古道书。书名《云笈七签》,是因为道教称其书箱为云笈,道书分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为七部,所以称为七签。该书举凡道教之经教源流、仙真位籍、存思守一、咽液服气、导引按摩、内丹外丹、方药符图、房中尸解、诗歌传记等,几乎无所不包。全书凡一百二十二卷。本书以涵芬楼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本和《道藏辑要》本为校本进行点校。
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536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1914年工作开始,1927年大致完稿,历时14年。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锺翰、孙毓棠、罗尔纲、刘大年、吴树平等著名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
《朱希祖先生年谱长编》由朱元曙,朱乐川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