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学、文献学入手,立足实证,力求薪知,对四库小说家类纂修史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纂修过程中的采进、编校、删改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现存稿本、刻本、诸阁本等小说家类提要,力图呈现《总目》小说家类二十余年的修订过程,亦即小说观念和分类的生成史。
本书主要由15篇论文集结而成,分为两编,前编为综合性论述,后编为作家研究。 本书收录的论文具体有《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清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清代诗学史的分期》等文章。
本书是作者实地踏访浙江省域内的四十多处道教宫观和历史遗迹的文章结集。作者结合历史资料文献对相关道教宫观和道教遗址的古今变迁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论述,还记述了历史上的高道名士与“洞天福地”的历史故事。同时,作者还结合了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将全书分为四辑,分别论述了在四大诗路文化带上不仅有众多道迹洞天文化,而且还有丰富的古代诗词文化,展现了浙江地域的文物山川之美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本稿为邓云乡《草木虫鱼》的图文精选本,重新排版。书稿加工过程中,以读者立场对书稿做精细编选并配图,根据图片情况双色或全彩印制,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本书看似专注生物,实际上其重点不只在于生物学、动物学,而是借草木虫鱼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浓烈的中国文化情趣。作者博学多识,娴于旧京掌故,加上文字简洁明快,自出版以来颇受读者好评,一直是增进草木虫鱼知识的佳作。
本书为“学记”系列之一,是著名宋史学者程应镠生平学术、传记和亲友回忆文章的结集。程应镠(1916-1994),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宋史。主要著作有《南北朝史话》《范仲淹新传》《司马光新传》等。书中还附有程应镠先生的生平自述、治学杂语与部分诗词作品。通过对程应镠先生的学问、论著的评论,以及对其生平治学、生活经历的叙述,亲切展现了程应镠先生的治学和人格风采,也为后学树立了治学榜样。
本书选录作品标准,兼顾思想性、艺术性与时代性、性,突出,兼顾全体,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呈现陆游思想和文学创作全貌。内容上,突出爱国诗,同时重视闲适诗,兼顾爱、山水、田园、咏史怀、养生、读书、教子、风俗等;重视抒诗,同时重视说理诗、写景诗等。风格上,突出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陆游个性的慷慨悲壮和豪迈旷达、奔放飘逸,同时重视闲适平淡,兼顾其他风格;文体上,陆游诗各体兼备,擅长七、七律和七绝,突出此三体,兼顾他体,如六言诗即被今选家基本忽略。兼顾文体、诗体、词体,是散文各体,如序、跋、记、文、史传文等,纠正历来轻视陆游散文之弊。注重反映陆游一生不同时期创作变化,突出艺术个性。尊重历史,吸收人智慧,重视历代重要选本。
《朝野琐记》,清张宝璇著,张树伟点校。《朝野琐记》目前所见版本只有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手抄本孤本,此次校点即以此本为底本。本书内容丰富,不仅记有关于政治、经济、科举等方面的朝中之事,还有大量对北京史迹的记载和考证,另涉及朝野人物、诗文字画、礼仪音乐、世风人情、天文气象、中外交往、百货交易、朝野美食等,包罗万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汴京遗迹志》是我国古都开封的第部较为系统的专志,全书24卷,是研究宋史的之书。 《汴京遗迹志》点校极为认真,举凡《汴京遗迹志》所证引的资料,凡今天可见的,大都查核了原书,是一个信实、可靠的本子。
本书据《四库存目提要》,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纳甲法相关典籍、文献、引用语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是书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本册为第七册《火珠林注疏》。
《永嘉路》为《海上遗珍》系列第四辑(第一辑《武康路》、第二辑《衡山路》、第三辑《复兴路》),延续丛书的一贯风格,本辑收录了著名学者、作家等所撰写的关于永嘉路(辟筑于1920年,旧称西爱咸斯路,1943年改今名)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人物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准确考证、对建筑风格的专业分析,也有对曾经居住和工作在这里的政治家、建筑师、科学家、法学家、文化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生动记述和深情追忆,还有对当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如实记录。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透过书中所记述的这些细枝末节,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