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四书》是中国儒家的著名经典,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并为之作注,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两朝的科举以八股取士,而八股文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因此《四书》便成为南宋以后士子的必修书,其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阅读儒家经典的需求,《大学》、《中庸》作为《四书》中的两部,当然在率先阅读的范围之内。 《大学中庸译注》以现代著名礼学专家、古籍整理专家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为基础,精选了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十四篇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使广大读者在《大学》
《古籍序跋集》收1912年至1935年间鲁迅为自己辑录或校勘的古籍而写的三十五篇序跋,包括《古小说钩沉》序、《嵇康集》跋、《云谷杂记》序、《志林》序、《广林》序、《范子计然》序、《任子》序、《魏子》序等。按各篇写作时间先后排列,对正文中的资料性差错,参照相关文献作了必要的订正。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赋体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明末娄东张氏所刊《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司马文园集》为底本,校以《司马长卿集》《史记》《汉书》《楚辞后语》《古文苑》《艺文类聚》《玉台新咏》等文献,收录赋6篇、书2篇、檄1篇、难1篇、符命1篇、自叙传1篇、琴歌2首,逐一作题解、校勘、注释;书末附“残句”、《史记·司马相如传》(节录)、张溥《司马文园集题词》;书首《前言》对司马相如的生平、成就及后人争议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本书资料丰富、校注详明,是研读司马相如作品的重要参考。
《视履类编》二卷,明代李同芳撰。李同芳为万历朝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视履”出自《易经·履卦》,有回顾自己生平的含义,是一部自传性质的笔记。 全书分门别类记述了作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善迹,分为惇伦、睦族、攻苦、贞教、励节、持廉、守礼等共四十门,六百则。每则自成一体,数十字至数千字不等,内容既有家长里短、人情往来,亦记录官场浮沉、朝堂议事等,并有作者的矜夸自评,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涉及的明代重要人物有张居正、申时行、沈一贯等等。 《视履类编》见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现仅存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本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两种。此次整理以傅斯年图书馆藏康熙二十四年李王佳刻二卷本为底本,采用本校、理校、他校原则处理原书明显讹误,全式标点。此为本书首次点校整理,可以为了解晚明官僚文人的生活与精神世
《容与堂本西厢记》由[元]王德信撰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现今流传的是在三国时期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目前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书论产生于“审美自觉”的时代。所谓“审美自觉”,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对于自己精神之美的认识。书艺比较于其他艺术,有个很不相同之处,就是它的工具性:书写首先是记录文字的工具。即使被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以后,也仍然未能摆脱它的这个性质,从远古到现在,都是如此。书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书论大致分为两支:工具论和艺术论。其中,又以工具论成熟在先,艺术论成熟在后。从汉魏到唐五代,书论由初创到成熟,显示出工具论与艺术论由合而分,由分复合的发展轨迹。始终张扬其中的“审美自觉”和“个性自由”的旗帜,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传统。
墨子(前468-前376)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后世多散佚。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乾隆时,卢文昭、孙星衍互校此书,略有端绪。毕沅在卢、孙二人基础上,"遍览唐宋类书、古今传注所引,正其讹谬,又以知闻疏通其惑"。 此版《墨子》选用浙江书局《二十二子》本为底本,进行标点,除明显的注文错误径改外,皆依原本。毕沅校注抽出,作为注释至于每段之后,更加便于作者阅读。
《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书林清话》主要包括《书林清话》十卷、《书林馀话》二卷,末附《书林清话》校补、《书林清话》纠缪并补遗。它以笔记体系统地介绍中国历代雕版印刷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从书籍和版本的各种名称,宋元以来历代官刻、私刻、坊刻的源流,各时代的著名刻本,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到历代刻书的规格、所用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潢、鉴别、保存的方法,乃至有关刻书、抄书、藏书、卖书的遗闻掌故,书中皆有论述。《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书林清话(附书林馀话)》取材于历代诸家目录、题跋,兼及前代史书、笔记、文集诸书,是研究版本目录学的入门名作。《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书林清话(附书林馀话)》由华文出版社2012年近期新出版。
《重订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集结各种格言、谚语。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合,且语句通顺、易懂,该书的中心思想是教导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和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世、修身立业、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全方位地切入现实生活,并总结大量的生活经验用以启迪和警示后人。
《菜根谭》由[明]洪应明著
丁鹤年(1335-1424),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杰出的回民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丁鹤年博学广闻,精通诗律,通晓中医和数学,对绘画、书法也颇有研究。他的诗取材广泛,以忧国忧民为主要内容,是元末明初有影响的诗人。 《丁鹤年集/荆楚全书》包含“续集”“方外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