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12册)》是中国古代知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极高成就,是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国学文库本以点校本为基础,改为简体横排,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阅读的可靠版本。
《老子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三十余家,所据古本包括韩非、刘安、扬雄、王弼、苏辙、司马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书志所未著录,其他《老子》集注也未提及。本书为范应元集注,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范氏以古本为权衡,同时又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异同,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思路。今据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书中钤有 陈汝言 陈惟允 等印,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家收藏。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被南宋朱熹列为 四书 之一。《孟子》现存七篇十四卷。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此本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荆溪家塾以此版本为其教材,因此校刊精善,从教育方面和版本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本书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曹植的诗以五言为主,形成了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的独特诗风,全面代表了建安时代诗歌创作的成就,对后世文学尤其是五言诗的发展影响甚大,曹植因此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 本书收录的赋,分为纪事、述志、咏物三类,这些赋取材广泛,形制短小,感情强烈。 收录散文的包括颂赞、铭诔、碑文、哀辞、章表、令、书、序、论、杂说等多种体裁,语言华美流畅,具有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的特色。
本书是清末民初古文家、书画家、翻译家林纾的诗文作品集,在2020版《林纾集》诗文基础上恢复传统字形,订正字句标点讹误,并增收大批新见佚作。上册为《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各对1910、1916、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予以标点校勘;中册为辑佚之文140余篇、译作序跋78篇、未刊尺牍85组317通;下册为《畏庐诗存》及诗词辑佚近1200首,佚诗几四倍于《诗存》。辑佚主要录自手稿、抄件、复印件、拍品图片等,尽量注明形态、出处、保藏地或提供者,大致按时间排序并补充考订了部分写作时间。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共二十五卷,由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撰,王十朋纂集。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本次选用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黄善夫家塾为福建建阳著名刻书坊,此书刻印精美,为宋代建阳刻本的杰出代表。此书经 完颜景贤、袁克文、张元济等递藏。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宋代郑樵所著《通志》的精华部分,为其二十略,包括: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服器、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园谱、金石、昆虫草木二十篇,共五十二卷, 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 。在二十略中,郑樵将宋代以前的典章制度、学术文化加以分类,涉及诸多知识领域,探索其演变过程,论述详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颇具近世文化专史之规模,对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学术文化史有这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大诏令集》130卷,宋代宋敏求编录。按主题分为 帝王 嫔妃 追谥 皇太子 诸王 公主 郡县主 大臣 典礼 政事 蕃夷 等十数门。内容包括唐政府关于帝王、大臣、政治、法令、科举、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等方面的众多诏令,是今人研究唐代上述方面问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本项目以唐人相关文集,典籍文献资料,现存《唐大诏令集》的各种明清抄本、刻本,对《唐大诏令集》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上述所做的这些工作,均是拓荒性的创新之举,极具文献价值与出版价值。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 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 寄园 ,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余首,众体皆工;词追步陈维崧,有550余首之多,颇多反映时事、感慨苍凉之作,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本项目以清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为底本进行校点,并收录赵吉士年表及赵吉士相关研究资料。
此书依照《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分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又分四十四类,各类兼及若干子目;每部之下皆有一篇总序,每类之下亦均有一篇小序,从字源到名称,从思想内涵到内容范围,从门户之争到学术历史,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清源溯流,总述该部类之去脉来龙,勾勒出了该类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此书將传世珍稀古籍图版与文字评介相互结合,系统而精严地选取了五百八十余种国家传世珍稀古籍,从著述信息、古籍版式、印主小传到递藏轨迹予以诠释,层层剥茧,简明扼要。既具各种类型的学术简史的性质,又有众多独立文化巨著简介性质,更便于知晓各种古籍的递藏小史。
本书稿是2011 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是记载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姓名、事迹及其作品名目为完整的文献。校注者在整理过程中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勾勒作家的生平事迹,为重要作家做出了尽可能详细的小传;二是对杂剧作品本事、故事演变的进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注明文献出处;三是详细记载了杂剧作品的存佚情况。本书堪称迄今为止校注详之范本,不仅为元代散曲、杂剧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对理清整个戏曲史的发展脉络亦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江南女性别集丛编》共计12编,每编含近40种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约120万字,分上、下两册;全部出齐,所出女性别集总数将近500种,届时,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别集将被网罗殆尽,成为国内外规模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整理成果。 本书为《江南女性别集丛编》之第六编,集中收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33种,总集(含选集)不收;单篇作品若散见于总集、他人著述或书画作品中,资以校勘、补遗。本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目前已出版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2008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四编》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五编》为国家
本书是清代杜诗学文献整理的全新成果,系对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镇馆之宝 翁方纲手批《杜诗附记》稿本进行校释。底本以杜诗全帙为基础,采用眉批、夹批、尾批、圈点、夹注等形式,对杜诗的篇法、句法、字法、用韵、典故进行批注评点,翁方纲读杜、学杜之心得, 肌理说 诗论,及其整体学识,皆融贯其中。
《全辽金元笔记》是继《全宋笔记》之后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是对现存辽金元笔记文献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装帧精良,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依撰者生年为序统编,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
本书为2011 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彭城集》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的诗文集。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整理所得的《彭城集》是目前*为通行的版本。收录了刘攽的诗赋、制诰、奏议、疏、表、启、序、论、行状、墓志铭等各类作品,共计四十卷。此次整理立足于前贤的校勘成果,以故宫博物院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永乐大典》本、文津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永年批校本、沈叔埏批校本、家集本,以及宋代总集、类书、方志等著作的早期版本。并从其中辑得佚文若干,汇为《补编》一卷。是目前收录刘攽作品*为全面的诗文别集。另附录相关传记资料等。
《玉篇》,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继《说文》《字林》之后的又一部按重要字书,全书以汉字形体分部编排,是现存早以楷书作字头的字典。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玉篇》有两个系统:一是清末民初,黎庶昌、杨守敬、罗振玉等先后在日本发现辑印的古写本《玉篇》残卷,其中保留了大量书证引文,学界通常把这部分古写本《玉篇》称之为 原本《玉篇》 ;一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吴锐、丘雍等奉诏重修的宋本《玉篇》,后多称作《大广益会玉篇》,或广益本《玉篇》。 宋本《玉篇》现存六种,其中日本藏五种,分别藏于宫内厅书陵部、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大须观音宝生院、金泽文库、柳濑福市;中国收藏一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师顾堂丛书》今将日本所藏宫内厅书陵部本、内阁文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凡十八章。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汉代列为七经之一。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凡四十九篇。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朝的中央刻书机构,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设立,后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延续了二百三十二年。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专门为皇室服务,人员众多,除了技术高超的刻工,不乏诸多翰林和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保证了武英殿所刻书在内容与装帧上都堪称精品。乾隆四年刊刻的《十三经注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乾隆皇帝有感于《十三经注疏》 岁月经久,梨枣日就漫漶 ,敕其弟弘昼为监理,鄂尔泰、张廷玉为总阅,张照、方苞等为总裁,以明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为底本,重加校勘、雕版。后世称为武英殿《十三经注疏》。 武英殿《十三经注疏》计三百四十七卷,其中《周易注疏》十四卷、《尚书注疏》十九卷、《毛诗注疏》三十卷、《周礼注疏》四十二卷、《仪礼注疏》十七卷、《礼记注疏》六十三卷、《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文字学史上部系统之作。后世刊印流布,传本较多,清孙星衍覆刻宋本《说文解字》,世称精善,赞誉颇多。今师顾堂据重要版本重新整理出版。本书由《说文解字》《说文考异》《解题》三部分组成,全书重新编制目录,书眉标识书名、卷数、部首、页码。 《说文解字》十五卷由师顾堂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孙星衍覆宋本影印,并酌取《说文解字》重要版本之书影冠于书前,以示版本之流变。 《说文考异》,〔清〕顾广圻撰,董婧宸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顾氏说文文学两种》抄本进行整理,施以全式标点。同时,《考异》出篆,据孙本《说文》重编,孙本篆文显误者;易以底本篆文,篆下复标真书,以便读者。 《解题》由董婧宸撰写,全文深入浅出地总结概述《说文解字》的重要版本、刊布起源及版本流变和版本继承等诸问
《方舆胜览》七十卷,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属府州等地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堂院、亭台、楼阁、轩榭、馆驿、桥梁、寺观、祠墓、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了解南宋时期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山川、土产等有着极大的帮助。特别是该书对于各地名胜古迹及有关的诗赋序记,记载尤其详细,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 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证,实则类书也 。
本书属于《东莞历代著作丛书》的一种,是其中的新增品种。《胜朝东莞题名录国朝东莞题名录》,清末民初东莞苏泽东编。题名录,是科举时代刻同榜者姓名、年龄、籍贯,并汇集成的册子。苏泽东的《胜朝东莞题名录》《国朝东莞题名录》,顾名思义是汇聚明朝、清朝东莞科举时代的题名录。《国朝东莞题名录》编写于前,《胜朝东莞题名录》编写稍后,对于了解科举时代的人员结构、社会影响等大有帮助,是研究明清历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