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一部融合了儒、释、道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集人生智慧与修身养性于一体的清言小品集。以 菜根 为书名,取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寓意人生经历锤炼磨砺才能造就完美的品德和才识。书中以亦骈亦散的文字手法,格言警句的表现方式,阐述了洪应明对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书中既主张积极入世、心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林泉的隐逸旨趣,同时也提倡参悟禅机、空灵清净的超脱境界。对于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可以从此书中获得为人处世、修身养性、职场生存技能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可以通过它了解选拔人才、经营企业的理念,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者修为的实用指导。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诗酒桃源》一书探讨了遭遇 乌台诗案 并被远贬这一重大生命变迁的苏轼,为了安顿身心,而跨越时空、对话古人陶渊明的种种努力。这些努力包括为人、为诗以及为学三个方面。对话的途径为诵读陶诗与追和陶诗。借由对话,苏轼在为人方面进一步醇化了任真、自然与兀傲的性情,且始终保持内心的深情温暖。在为学方面,苏轼扩大了诗材,并在语言、用典、风景书写、情感表达以及结构衔接等方面努力贴近陶渊明的平淡自然之风;并在写诗自娱、著诗不朽层面,与陶渊明取得很深的默契。在为诗方面,苏轼则实现了为臣原则的新突破,归隐方式的概念性变通,以及以扎根现实为策略的对生死的超越。经此,苏轼得以在追古而即古的路径中,排遣内心的孤独,消解老境的艰难,觅得情感与智慧的光焰,以此温暖心灵,照亮当下,进而得以心舒神宁地在风雨
本书着眼于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兴文艺和现代学术,着力搜集传本已稀而价值不减的文献,内容涵盖30多位有影响的潮籍人物如翁辉东、黄际遇的近100部论著,并综合了古代书目提要、版本著录和现代书话的形式。本书对每位作者的生平、每本书的版本源流和主要内容,都做了详实的记述,同时对散见于旧报刊的文章做了勾稽辑佚的工作。
苏辙筠州诗文笺注。本书特色在于用力推断作品系年,收录苏辙元丰三年七月至绍兴四年一月作品。共辑得苏辙筠州诗文342篇(首)。其中,诗歌303首,散文39篇。分初谪筠州期间诗文共300篇(首),其中,诗歌275首,散文25篇;再谪筠州诗文明显减少,总共诗文才42篇(首),其中,诗歌28首,散文14篇。注释亦为本书致力之重点,释义原则上遵循由本义而引申义而比喻义。
李贺诗“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叶衍兰《李长吉集跋》),这本《李贺诗选评》则堪称同类书籍中的精品:①兼用编年系月与逻辑归类之法,全书分“乡恋、病态和贵公子的梦”、“两京之求仕与羁旅”、“客游潞州——临终前的漂泊”、“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汉魏乐府与南朝宫体艳歌中的世界”、“仙姝、鬼魅和坟”六节,勾勒李贺生平,突出创作特色。②注释部分简明扼要,赏评部分“揭橥题意及阐介艺术特色,注意发掘作品寓藏的人生哲理与诗人特定的创作心态”,不虚美,不护短,不浅尝辄止,不穿凿过深,不孤立评价,善于联系李贺及他人作品以较长短、论源流,揭示“瑰丽卓异的精粹杰作”之奥秘与不足。③兼用王琦本、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等版本进行逐字校勘,时出校记以备参考,力图呈现贺诗原
《王鼎钧作品系列: 古文观止 化读》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最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闸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本书是对佛典史传部文献异文进行考订的研究性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宋元明清文献字用研究 阶段性成果。佛经流传的过程中,佛教界先后对大藏经进行了多次编纂,多个版本的佛经存在异文;近年来,我国陆续点校出版了一系列佛教典籍,整理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异文。不正确认识这些异文,就无法准确释读佛典文献。作者以大藏经史传部类文献(如《高僧传》《续高僧传》《弘明集》《北山录校注》《法苑珠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宋高僧传》等)为语言材料,对相关文献中存在的异文进行了细致的考订工作。
《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家训》)二卷,刊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晚于《曾文正公全集》三年。在曾国藩的所有著作中,影响优选、传播最为深广。 《曾国藩家训》基本上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父亲在十年间写给一个二十岁到三十岁、一个十岁到二十岁的儿子的书信汇编。 在《曾国藩家训》里,曾国藩对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同的人生角色。 《曾国藩家训》的核心内容则是学业教育和家风建设。对子女的教育涉及修身、治学、持家。《曾国藩家训》一书,语言醇厚,感情真挚。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
唐释道宣的《续高僧传》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著作,搜集了萧梁至唐初期间的僧传,并对其进行了加工。语料明显有中古后期与唐交织的特点,处于中古末期与近代汉语相结合的历史点上,弄清楚这一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著以《大正藏》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大藏经中的《续高僧传》部分,对《续高僧传》中的字词作了研究,分析了《续高僧传》当中的字词校勘、训释,对其中比较难理解的词语作出解释,对其中的讹误作出校对、勘误。
孟子是孔子之后影响优选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七篇是孟子及其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纂辑而成。《孟子译注》正文按章节分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注重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翔实,译文准确。
《长物志》书名“长物”,出自《世说新语》,取“身外余物”之意。《长物志》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之一,书中直接有关园艺的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志,而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七志,其内容远远超越了园林的范围,可以说从衣食住行到器用鉴藏,全方位展示晚明文人的精致生活和审美趣味,是古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典范之作。 文震亨在园林建造及日用品鉴中,追求雅、古、隐,在历史与文化的时间中,描述他眼中的美好之物,将闲情与趣味变成了隽永的文字,在叠山理水、莳花艺草、品书论画、焚香品茗中,将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古代文人雅士“诗意栖居”的处所。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他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微,有极浓厚的宇宙论兴趣,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他不仅博览四部,还涉猎佛道二藏,工于诗文词曲。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优选。此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思问录》是船山学说主要观点的浓缩,可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严寿澂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本书以《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为底本进行校对,约请业内专家出注、翻译,纸面精装,是阅读或收藏的不错图书。
南宋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他提出“心即理”之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专享的实在。《语录》二卷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周敦颐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代表著作《通书》不仅蕴涵丰富的义理,而且浑沦简洁,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阐释空间,被后世奉为宋明理学首出之经典。 复旦大学哲学系徐洪兴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