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相传为战国著名思想家、谋略家鬼谷子所著,现存内篇十二篇、外篇三篇。内篇侧重于权谋策略、言谈辩论技巧,外篇主要讲养精蓄锐之道。本书选取钱本系统的清嘉庆十年(1805)江都秦氏石研刻本为底本,分上中下三卷,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精编精校,择善而从。 《鬼谷子》因成书年代久远,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语言运用,对当代人来说皆颇为陌生,故本书每篇均有导读,且对原文字词做了详细注释,生僻字做了注音,并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同时,为让读者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本书不仅提炼重要论点作为章节标题,还特别增加 历史再现 版块,向读者展示鬼谷子的游说技巧、权谋策略是如何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得以巧妙运用的。
《河岳英灵集》是一部反映盛唐诗歌的诗选。编者殷璠以当时人的眼光,总结盛唐诗歌,留下了这部重要的诗歌选集,为我们了解当时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殷璠所开创的将选诗与诗评相结合的体例,以及其评点中所蕴含的诗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晚清藏书家莫友芝及其子孙旧藏。此本保存良好,首尾完具,又经名家手校,实在是难得的佳品。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自汉始有《易经》之称,被视为 六经 之首。 本书由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陆德明释文、另有《周易略例》一卷。虽周易大都称其难读,但由于两千年来有这些易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可通,其中深旨奥义足以启迪人生,嘉惠世人。 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此本有 万历庚辰三月二日文嘉閲 天啓七年丁卯岁三月六日董其昌观于顽仙庐 等题识。除此以外还有 宋本 毛氏子晋 汲古主人 乾学 蕙田之印 汪士钟印 等印記,递藏有绪,弥足珍贵。
《论语集解》是两汉长期古今经学之争后出现的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吸收了汉魏时期《论语》注释的优秀成果,加之编纂者何晏等人在当时政坛和学界的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影响深远,在我国的训诂史上尤其是《论语》的训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论语》原文据五种善本汇校后勘定,以便充分体现现存《论语》早期文本的情况。其校记将这五种善本之文字差异全部呈现于读者面前。其注释除了采摭何晏集解及皇侃、邢昺、朱熹、刘宝楠等经典注家之说,又以经史诸子会考等方法进一步考释原文中的疑难之处,对《论语》作了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解释,力求补正前人之疏误。其译文准确明白,便于读者方便而正确地理解其原文。每篇之前的提要以及每一章节的评析,有利于读者了解原文概况,深刻领会原文内涵,把握其要领,明了其不足,借鉴其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实用价值的人类智慧结晶。
《系统科学概览》是系统科学的普及性读性。全书由四大部分组成,集中介绍系统科学观点和系统方法,简要介绍系统科学大家的哲学见解和探索,并包含作者近年来对系统科学的性质、特点、存在问题和未来走向的新思考。全书行文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系统科学辩证法》是对系统科学的学科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哲学反思的作品,力求全部哲学结论都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已有成果之上。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导论、控制论、总论。导论则把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放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从经典的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的历史性转变的大背景下考察,阐明系统科学是科学技术向辩证思维复归的产物。
本书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辑录出纳经典籍的子部相关著作,简体横排,参阅诸本,点校整理,以便于当今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是书规模宏大,征引丰富;图文并茂,收录广泛;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分类详细,便于检索。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本册为第十三册《一贯堪舆》,分上下册。
《颜氏家训集解》七卷,王利器撰。王氏博洽好古,撰有《新语校注》、《盐铁论校注》、《风俗通义校注》、《文子疏义》等,并由中华书局推出。该书参考众多文献,吸收前人重要的校勘成果,对《家训》进行了集大成式的
《历代藏文古籍写本尾跋题记解读:藏文》由白张著
《诗经 小雅 吉日》研究按《毛传》目次整理,先录经文,以下按条目形式出现,先总说,次句解,再次分章总说,*后集评。总说辑录中日朝历代学者对于《吉日》主题、作者、写作年代等各类问题的看法;句解辑录对本诗每一句的解释,以单句为条目;分章总说辑录本诗每个段落意思的概括或分析;集评主要是对于本诗写作艺术方面评论的汇集。 总说、分章总说和集评每个部分之后及句解每句之后皆加注本书作者按语,共计30处。按语归纳条理纷纭之说,评析各说之优劣得失,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按语还勾勒《吉日》研究发展演变轨迹,总结各阶段研究特色,并加以述评。 本书作者还为全书辑录的中日朝《吉日》研究文献加注了新式标点,便于读者把握其内容,体会其感情和语气。
《秋水庵花影集》是明代晚期重要的散曲作家施绍莘的词曲作品集。施绍莘(1581 约1640),字子野,号峰泖浪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代华亭县令施退翁第十二世孙。善音律,一生所作以散曲及词著名,有词曲集《秋水庵花影集》传世,被吴梅先生称作明代散曲 一代之殿 ,被任中敏先生推为 昆腔后一大家,明人散曲中之大成者 。此集是现今可知施绍莘唯一一部作品集,共五卷,前四卷主要是散曲(卷一至卷四前半部分为套曲,卷四后半部分为小令),第五卷为词。其中以套曲成就最高,集中今存的套曲数量居明人之冠。几乎每篇套数之后都有跋文,除施绍莘自跋、自记之外,尚有陈继儒等70余人所作跋、记和评语,总计达200余篇(段);另外全书眉批、夹批数量达数百条之多,此前未经整理,属于明代文论领域的 遗珠 。 本次整理汇集了原书现今可见易见
《尔雅》是 部词书,因其重要,历代学者广为注释。郝懿行撰的《尔雅义疏》因成书较晚,能汲取各家之长,如因声取义、词义发展等,尤其是百科类条目重目验。因此郝疏得以广泛流传。该点校本以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校以咸丰六年刻本,经文与郭注则参校以《十三经注疏》(中华)、《尔雅校笺》《尔雅今注》等。
吴讷(1372-1457),字敏德,号思庵,明初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在长期阅读朱子所释诸经与熊刚大注解《性理群书句解》的基础上,对《句解》正文内容进行了选择性的增删修正,指出熊注之不足,并对那些难解之处进行简明易懂的补注,最终撰就《性理群书补注》十四卷。此书不仅在选材、凡例、编次、修订等方面为这部重要理学文献的编纂做出较大成绩,而且也反映出明代前期对朱子学的推崇。此次对吴讷《补注》的整理校点,选取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朝鲜李朝成宗年间重刻明刊本为底本,以《补注》明宣德九年刊本(残本)、日本抄本为校本,基本恢复了《补注》明本原貌,弥补了现今社会读者读不到完整版《性理群书补注》的遗憾。
《复杂性管窥》接续作者《开来学于今 复杂性科学纵横论》一书的思路,遵循浅学森要对具体的开放复杂巨系统 一个一个摸 的意见,分别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历史、创新研究、灾害学、中医学、《红楼梦》研究中的复杂性作概要的考察,以揭示不同领域复杂性的共性和个性,深化对复杂系统规律性的了解。
女红艺术是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快速发展,女红艺术与其它农耕文明的产物一样,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淡化,但是它作为商品、礼品的功能和艺术价值却在不断强化,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意识和文化价值。以潜移默化的深植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意识轨迹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