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袁珂先生在系统研究《山海经》基础之上,经过校勘、考辨、注释,为读者与研究者提供的一部传统文化典籍经典之作。《山海经校注》自出版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于1984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一等奖,是研究中国上古图腾社会珍贵史料、领略古代神话传奇的著作。 与一般校注类著作相比,作者以其深厚的神话功底,旁征博引,对《山海经》中相关神话的解读颇有独到之处。注释除引经据典外,还注重《山海经》本身的内证、新近文物出土的学术成果,以及金文和甲骨文等方面的运用,不但解释了中国远古神话的问题,而且对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随文所配插图,更弥补了古本《山海经》有图,而今已亡佚的缺憾。 为满足不同作者的阅读需求,此次编辑出版简体横排本。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的评价。本书对曹植的全部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校注、评析,并汇集历代评点。?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 仁政 王道 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孟子集注 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 亚圣 ,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孟子》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体现了许多理学思想。本书在影印宋版基础上又加入了释文和诵读音频二维码。
《唐大诏令集》130卷,宋代宋敏求编录。按主题分为 帝王 嫔妃 追谥 皇太子 诸王 公主 郡县主 大臣 典礼 政事 蕃夷 等十数门。内容包括唐政府关于帝王、大臣、政治、法令、科举、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等方面的众多诏令,是今人研究唐代上述方面问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本项目以唐人相关文集,典籍文献资料,现存《唐大诏令集》的各种明清抄本、刻本,对《唐大诏令集》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上述所做的这些工作,均是拓荒性的创新之举,极具文献价值与出版价值。
本书是清代杜诗学文献整理的全新成果,系对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镇馆之宝 翁方纲手批《杜诗附记》稿本进行校释。底本以杜诗全帙为基础,采用眉批、夹批、尾批、圈点、夹注等形式,对杜诗的篇法、句法、字法、用韵、典故进行批注评点,翁方纲读杜、学杜之心得, 肌理说 诗论,及其整体学识,皆融贯其中。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朝的中央刻书机构,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设立,后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延续了二百三十二年。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专门为皇室服务,人员众多,除了技术高超的刻工,不乏诸多翰林和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保证了武英殿所刻书在内容与装帧上都堪称精品。乾隆四年刊刻的《十三经注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乾隆皇帝有感于《十三经注疏》 岁月经久,梨枣日就漫漶 ,敕其弟弘昼为监理,鄂尔泰、张廷玉为总阅,张照、方苞等为总裁,以明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为底本,重加校勘、雕版。后世称为武英殿《十三经注疏》。 武英殿《十三经注疏》计三百四十七卷,其中《周易注疏》十四卷、《尚书注疏》十九卷、《毛诗注疏》三十卷、《周礼注疏》四十二卷、《仪礼注疏》十七卷、《礼记注疏》六十三卷、《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
《王鼎钧作品系列: 古文观止 化读》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最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闸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本书共6篇,介绍孔子的政治、伦理、道德及教育思想。第1篇述孔子及弟子;第2篇讲鲁国君臣;第3篇为作者读《论语》心得;第4篇是作者与学生的互动问答;第5篇讲解初高中语文课本中《论语》内容;第6篇收录《论语》讲座讲稿。各篇内容各有侧重,但逻辑相连,属导读性质,特别适合大中小学生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
杂字 是一种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相辅并行的民间识字课本,由日常生活的常用字汇编而成,主要满足民众生活的功能性识字,宋明以来广泛流传于市井乡野。 杂字 源于民间,真实地反映了底层百姓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各个方面,吃穿住行、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商业特点、文化娱乐、社会教化、商业启蒙教育、法律教育、契约教育、民俗文化等,犹如一幅展现百姓历史生活的画卷,堪称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成为学者了解底层百姓生活,研究过去时代教育、民间风俗、用字变化、文化传统、思想信仰、伦理观念的重要材料。
《元稹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内容有西州院、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晦之、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等。
《尔雅》是 部词书,因其重要,历代学者广为注释。郝懿行撰的《尔雅义疏》因成书较晚,能汲取各家之长,如因声取义、词义发展等,尤其是百科类条目重目验。因此郝疏得以广泛流传。该点校本以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校以咸丰六年刻本,经文与郭注则参校以《十三经注疏》(中华)、《尔雅校笺》《尔雅今注》等。
吴讷(1372-1457),字敏德,号思庵,明初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在长期阅读朱子所释诸经与熊刚大注解《性理群书句解》的基础上,对《句解》正文内容进行了选择性的增删修正,指出熊注之不足,并对那些难解之处进行简明易懂的补注,最终撰就《性理群书补注》十四卷。此书不仅在选材、凡例、编次、修订等方面为这部重要理学文献的编纂做出较大成绩,而且也反映出明代前期对朱子学的推崇。此次对吴讷《补注》的整理校点,选取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朝鲜李朝成宗年间重刻明刊本为底本,以《补注》明宣德九年刊本(残本)、日本抄本为校本,基本恢复了《补注》明本原貌,弥补了现今社会读者读不到完整版《性理群书补注》的遗憾。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本书正文以毛宗岗评点本之康熙年刊《四大奇书第一种》(醉耕堂本)为底本,参校乾隆姑苏书业堂刊《四大奇书第一种》(书业堂本)、《贯华堂第一才子书》(贯华堂本)等7种毛批系统版本以及明嘉靖壬午本等其他重要的《三国演义》版本,对异文择善而从,凡人名、地名、职官等据史料考订处,皆出详细校记,文字可靠。 本书汇集了七家批语,除著名的毛宗岗、李卓吾(托名)、李渔(托名)外,还有不太常见的嘉靖壬午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和钟伯敬本批语,用彩虹色印刷,版式舒朗,眉目清晰。成书为布面精装,外围函套,端庄典雅。本书为学界研究《三国演义》及其批评汇集了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资料,也力求为大众品读《三国》提供一部精善之本。
《杜工部诗集辑注》由[唐]杜甫著
《杜工部诗集辑注》由[唐]杜甫著
《杜工部诗集辑注》由[唐]杜甫著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分三卷,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成为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