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岳英灵集》是一部反映盛唐诗歌的诗选。编者殷璠以当时人的眼光,总结盛唐诗歌,留下了这部重要的诗歌选集,为我们了解当时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殷璠所开创的将选诗与诗评相结合的体例,以及其评点中所蕴含的诗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晚清藏书家莫友芝及其子孙旧藏。此本保存良好,首尾完具,又经名家手校,实在是难得的佳品。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自汉始有《易经》之称,被视为 六经 之首。 本书由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陆德明释文、另有《周易略例》一卷。虽周易大都称其难读,但由于两千年来有这些易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可通,其中深旨奥义足以启迪人生,嘉惠世人。 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此本有 万历庚辰三月二日文嘉閲 天啓七年丁卯岁三月六日董其昌观于顽仙庐 等题识。除此以外还有 宋本 毛氏子晋 汲古主人 乾学 蕙田之印 汪士钟印 等印記,递藏有绪,弥足珍贵。
《老子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三十余家,所据古本包括韩非、刘安、扬雄、王弼、苏辙、司马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书志所未著录,其他《老子》集注也未提及。本书为范应元集注,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范氏以古本为权衡,同时又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异同,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思路。今据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书中钤有 陈汝言 陈惟允 等印,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家收藏。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被南宋朱熹列为 四书 之一。《孟子》现存七篇十四卷。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此本为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荆溪家塾以此版本为其教材,因此校刊精善,从教育方面和版本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论语集解》是两汉长期古今经学之争后出现的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吸收了汉魏时期《论语》注释的优秀成果,加之编纂者何晏等人在当时政坛和学界的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影响深远,在我国的训诂史上尤其是《论语》的训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是清末民初古文家、书画家、翻译家林纾的诗文作品集,在2020版《林纾集》诗文基础上恢复传统字形,订正字句标点讹误,并增收大批新见佚作。上册为《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各对1910、1916、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予以标点校勘;中册为辑佚之文140余篇、译作序跋78篇、未刊尺牍85组317通;下册为《畏庐诗存》及诗词辑佚近1200首,佚诗几四倍于《诗存》。辑佚主要录自手稿、抄件、复印件、拍品图片等,尽量注明形态、出处、保藏地或提供者,大致按时间排序并补充考订了部分写作时间。
本书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曹植的诗以五言为主,形成了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的独特诗风,全面代表了建安时代诗歌创作的成就,对后世文学尤其是五言诗的发展影响甚大,曹植因此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 本书收录的赋,分为纪事、述志、咏物三类,这些赋取材广泛,形制短小,感情强烈。 收录散文的包括颂赞、铭诔、碑文、哀辞、章表、令、书、序、论、杂说等多种体裁,语言华美流畅,具有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的特色。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共二十五卷,由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撰,王十朋纂集。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本次选用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黄善夫家塾为福建建阳著名刻书坊,此书刻印精美,为宋代建阳刻本的杰出代表。此书经 完颜景贤、袁克文、张元济等递藏。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宋代郑樵所著《通志》的精华部分,为其二十略,包括: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服器、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园谱、金石、昆虫草木二十篇,共五十二卷, 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 。在二十略中,郑樵将宋代以前的典章制度、学术文化加以分类,涉及诸多知识领域,探索其演变过程,论述详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颇具近世文化专史之规模,对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学术文化史有这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息居饮食谱》为清朝医学家王士雄(公元1806-1867年)所撰。《随息居饮食谱》自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首次出版后,曾经在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多次再版。这本书共收集了日常饮食物品三百三十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羽毛、鳞介等七类,对各类食物的性能及其医疗用途、食疗功效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是食疗著作中颇有影响的一本。原书有作者亲友写的跋、题词,与本书内容无关,所以进行了删节。书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内容,为存原貌,未加删改。本书是根据上海文瑞楼民国三年的石印本译注的,曾经由王葡华同志审校。原书有作者亲友写的跋、题辞,与本书内容无关,所以删节。书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地方,为存原貌,未加删改。本书是根据上海文瑞楼民国三年的石印本译注的。
《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本书通过对《系辞传》的逐句讲解,使我们看到,《易经》卦爻辞背后的天道,并更进一步,把天道转为人道,使六十四卦成为六十四种德性的修养。可以说,《系辞传》建立了一套与天人之道及人性修养相融的《易经》的儒家哲学。读过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孔子思想的高远和深广。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 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 寄园 ,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余首,众体皆工;词追步陈维崧,有550余首之多,颇多反映时事、感慨苍凉之作,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本项目以清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为底本进行校点,并收录赵吉士年表及赵吉士相关研究资料。
《中华经典诗词(汉壮对照)》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精选能够反映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事实的100首中华经典诗词,分为 瑰丽奇伟大中华 友好往来齐开发 各族文化相辉映 拳拳爱国传佳话 悦穆相处多融洽 5辑,按汉壮双语对照编排,配全书汉壮双语音频。中华经典诗词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本书的出版,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书依照《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分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又分四十四类,各类兼及若干子目;每部之下皆有一篇总序,每类之下亦均有一篇小序,从字源到名称,从思想内涵到内容范围,从门户之争到学术历史,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清源溯流,总述该部类之去脉来龙,勾勒出了该类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此书將传世珍稀古籍图版与文字评介相互结合,系统而精严地选取了五百八十余种国家传世珍稀古籍,从著述信息、古籍版式、印主小传到递藏轨迹予以诠释,层层剥茧,简明扼要。既具各种类型的学术简史的性质,又有众多独立文化巨著简介性质,更便于知晓各种古籍的递藏小史。
本书稿是2011 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是记载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姓名、事迹及其作品名目为完整的文献。校注者在整理过程中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勾勒作家的生平事迹,为重要作家做出了尽可能详细的小传;二是对杂剧作品本事、故事演变的进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注明文献出处;三是详细记载了杂剧作品的存佚情况。本书堪称迄今为止校注详之范本,不仅为元代散曲、杂剧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对理清整个戏曲史的发展脉络亦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江南女性别集丛编》共计12编,每编含近40种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约120万字,分上、下两册;全部出齐,所出女性别集总数将近500种,届时,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别集将被网罗殆尽,成为国内外规模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整理成果。 本书为《江南女性别集丛编》之第六编,集中收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33种,总集(含选集)不收;单篇作品若散见于总集、他人著述或书画作品中,资以校勘、补遗。本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目前已出版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2008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四编》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五编》为国家
《庄子》是先秦道家重要经典,战国中期庄周及其后学所撰,经西晋郭象删削编定,尚存三十三篇流传至今。《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十卷,宋林希逸撰。林希逸(1193 1271),号鬳斋,福建福清人,撰有老、庄、列三子口义。此书采用通俗易懂之口义形式,解说《庄子》文意,评析文章技法,阐释义理要旨,注重以儒解庄、兼纳释道,引用大量儒家经典以及释家灯录、语录注解《庄子》,别开生面。此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年施观民刻本为底本,以宋咸淳五年延平刊本、明正统《道藏》本为校本,并注释口义部分字词及用典。末附林希逸碑志、序跋及研究论文等,用为参考。
本书以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为研究范围,以断代研究的方法,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几个历史阶段进行研究,实事求是地对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尽力发掘与勾勒我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在不同时代的特点、意义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本研究以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为中心,包括不同时代医学教育的学校、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员设置、医学教育的格局、形式、师资、学制、教材,医学人才考试的门类、科目,考试者的报考条件报考程序,试卷的命题形式、内容,考试过程的监督、防弊、惩处、人才选拔、任用的方式、标准、任官以后的俸禄、待遇、考核、升迁、奖惩、业医者的登记、资格考试、管理、责任与义务、巫医、儒医、道医以及军医、法医、狱医、兽医
《全辽金元笔记》是继《全宋笔记》之后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是对现存辽金元笔记文献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装帧精良,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依撰者生年为序统编,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