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本书是清末民初古文家、书画家、翻译家林纾的诗文作品集,在2020版《林纾集》诗文基础上恢复传统字形,订正字句标点讹误,并增收大批新见佚作。上册为《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各对1910、1916、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予以标点校勘;中册为辑佚之文140余篇、译作序跋78篇、未刊尺牍85组317通;下册为《畏庐诗存》及诗词辑佚近1200首,佚诗几四倍于《诗存》。辑佚主要录自手稿、抄件、复印件、拍品图片等,尽量注明形态、出处、保藏地或提供者,大致按时间排序并补充考订了部分写作时间。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 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 寄园 ,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余首,众体皆工;词追步陈维崧,有550余首之多,颇多反映时事、感慨苍凉之作,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本项目以清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为底本进行校点,并收录赵吉士年表及赵吉士相关研究资料。
本书稿是2011 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是记载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姓名、事迹及其作品名目为完整的文献。校注者在整理过程中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勾勒作家的生平事迹,为重要作家做出了尽可能详细的小传;二是对杂剧作品本事、故事演变的进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注明文献出处;三是详细记载了杂剧作品的存佚情况。本书堪称迄今为止校注详之范本,不仅为元代散曲、杂剧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对理清整个戏曲史的发展脉络亦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江南女性别集丛编》共计12编,每编含近40种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约120万字,分上、下两册;全部出齐,所出女性别集总数将近500种,届时,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别集将被网罗殆尽,成为国内外规模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整理成果。 本书为《江南女性别集丛编》之第六编,集中收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33种,总集(含选集)不收;单篇作品若散见于总集、他人著述或书画作品中,资以校勘、补遗。本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目前已出版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2008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四编》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五编》为国家
《全辽金元笔记》是继《全宋笔记》之后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是对现存辽金元笔记文献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装帧精良,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依撰者生年为序统编,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
本书为2011 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彭城集》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的诗文集。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整理所得的《彭城集》是目前*为通行的版本。收录了刘攽的诗赋、制诰、奏议、疏、表、启、序、论、行状、墓志铭等各类作品,共计四十卷。此次整理立足于前贤的校勘成果,以故宫博物院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永乐大典》本、文津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永年批校本、沈叔埏批校本、家集本,以及宋代总集、类书、方志等著作的早期版本。并从其中辑得佚文若干,汇为《补编》一卷。是目前收录刘攽作品*为全面的诗文别集。另附录相关传记资料等。
《玉篇》,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继《说文》《字林》之后的又一部按重要字书,全书以汉字形体分部编排,是现存早以楷书作字头的字典。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玉篇》有两个系统:一是清末民初,黎庶昌、杨守敬、罗振玉等先后在日本发现辑印的古写本《玉篇》残卷,其中保留了大量书证引文,学界通常把这部分古写本《玉篇》称之为 原本《玉篇》 ;一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吴锐、丘雍等奉诏重修的宋本《玉篇》,后多称作《大广益会玉篇》,或广益本《玉篇》。 宋本《玉篇》现存六种,其中日本藏五种,分别藏于宫内厅书陵部、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大须观音宝生院、金泽文库、柳濑福市;中国收藏一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师顾堂丛书》今将日本所藏宫内厅书陵部本、内阁文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文字学史上部系统之作。后世刊印流布,传本较多,清孙星衍覆刻宋本《说文解字》,世称精善,赞誉颇多。今师顾堂据重要版本重新整理出版。本书由《说文解字》《说文考异》《解题》三部分组成,全书重新编制目录,书眉标识书名、卷数、部首、页码。 《说文解字》十五卷由师顾堂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孙星衍覆宋本影印,并酌取《说文解字》重要版本之书影冠于书前,以示版本之流变。 《说文考异》,〔清〕顾广圻撰,董婧宸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顾氏说文文学两种》抄本进行整理,施以全式标点。同时,《考异》出篆,据孙本《说文》重编,孙本篆文显误者;易以底本篆文,篆下复标真书,以便读者。 《解题》由董婧宸撰写,全文深入浅出地总结概述《说文解字》的重要版本、刊布起源及版本流变和版本继承等诸问
清代道光年间路慎庄编著有提要式藏书目录《蒲编堂路氏藏书目》26册,著录路氏藏书4901部,69341卷。每部藏书,皆先录书名、卷数、版本、函数册数,下列提要。每书提要,先列时代、著者,再举其书内容、体例、优劣,略仿《四库全书总目》之例。有稿本、抄本各一部传世。稿本藏台湾 中研院 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本书为《蒲编堂路氏藏书目》的整理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为底本,参以台湾 中研院 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稿本,标点准确,校勘仔细,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
程敏政(1446 1499),字克勤,号篁墩,明徽州府休宁县人。成化二年进士,仕至礼部右侍郎,在明代文学史、学术史上颇具影响。本书系其文集《篁墩程先生文集》的校点整理本。本次校点,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正德二年何歆刻本为底本,参校以他馆所藏之正德本、嘉靖十二年书林宗文堂本、四库本等,书后附有程敏政佚文佚诗、本书相关序跋及程氏传记等资料。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成品一套四册,全书精选明清武术典籍共13种21部进行点注整理,其中大多数为首次面世的珍本、孤本。这些文献散藏于多个大中型图书馆或由私人收藏,弥足珍贵,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 拳棍刀枪谱类 拳谱类 功法图籍类 三类,囊括了拳棍、刀枪、功法、导引养生等内容,图文并茂,解读专业。
散曲别集。主要收录民国时期戏剧家吴梅散曲作品。《饮虹移所刻曲》为民国时期戏曲家卢前所辑,主要辑录金元明清历代散曲60种。初刻30种,世称金陵卢氏刊本。后由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从各地搜集资料,按原书款式,刊成 续刻 30种,使成完璧。此为《饮虹移所刻曲》续刻作品。所刻字体秀丽,版式精美,体现金陵卢氏版刻风格,所刻版片现存扬州中国雕版博物馆,现旧版刷印,具有一定的版本价值。
古剧本。原名《董西厢记一本》,近人刘世珩辑入《暖红室汇刻传奇》中。为金诸宫调作品,一名《西厢记诸宫调》。因说唱时用弦乐器琵琶和筝伴奏,故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此诸宫调是以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小说为基础,并从李绅莺莺歌、宋代赵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等作品中汲取营养而写成的。是今存宋金诸宫调*完整的作品,标志着那个时代民间文艺的较高水平。现据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藏旧版刷印。
本书是影印并解说高邮王氏父子手稿的研究专著。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经义、文字、音韵、训诂的考订,往往一字千金,颇为学界珍视。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了一批王氏父子论学的手稿,内容珍贵。其中有未曾发表的书稿,是研究乾嘉学派和文籍考订的重要资料。本书辑印了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的全部王氏父子手稿图版,并附释文及论述,供学界研究参考。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采摭铨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诏题名《册府元龟》。
本书是唐诗选本。分8卷,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分卷,收录唐诗310首,入选作品极其代表性,为经典唐诗选本。本社拟选历代唐诗汇评,配相关版画,出版线装本。
宋高似孙学识渊博,著述丰富,遍及四部,尤偏重于文献的编目、辑录、整理等工作。其所著《史略》共六卷,现存至今的部史籍专目。其所著《子略》,始录《汉书艺文志》所载,次录《隋书经籍志》所载,再录《唐书艺文志》所载,再录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所载,再录郑樵《通志艺文略》所载,皆删除其门类但存其书名。将撰者人人、卷数等信息著录于下。如果遇到一书而有诸家注的,则只列本书,而注家信息用小字附录。今以日本内阁文库公文书馆所藏南宋刻本《史略》《子略》合刊影印,提供读者使用。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桐城派”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桐城派”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桐城派”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最古雅有法”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 本书以李承渊求要堂本为底本,此本已经过李承渊和萧穆、吴汝纶等晚清学者以康本和吴本对照校勘,文字上较为完善;且保留了姚鼐的全部评语和圈点,呈现了《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便于读者了解桐城义法。
本书是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学者们在对蝗虫生活习性的认识、蝗灾的成因及发生特征、治蝗措施的总结等方面做了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历史性探索,为把中国灾害科学推向新阶段准备了条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蝗史与治蝗史领域始终没有出现一部全面、深入、系统的专著,将蝗灾和治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而,完成一部中国蝗灾与治蝗通史,是本书的一个目标。本书对我国古代和近代的蝗灾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分为唐代以前、唐至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几个大的部分,每部分对蝗灾发生情况、治理策略、治理特点、社会意义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附录对历朝历代记载的蝗灾史料进行了汇编,以便学人研究。
山海经 史记 战国策 三国志 汉书 后汉书 二十四史精华 资治通鉴 大唐西域记 武经七书 六韬 三略 茶经 续茶经 智囊 容斋随笔 了凡四训 本草纲目 大藏经精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