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神秘、复杂、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本书以胡适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以庚辰本补回缺失,同时参考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熔各本之精华为一炉,精心锻造曹公雪芹亲著《红楼梦》前八十回。 痴者 以 辛酸泪 浇铸 荒唐言 ,成就这一特色典藏本,供后世人细品其中之味。 书中汇辑六大脂批本脂批三千余条,并参考俞平伯、陈庆浩、邓遂夫等前辈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对于脂批断句、通假字、错别字、标点进行全面审核编辑,以求严谨、准确。方便读者对照原文,揣摩线索,感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的纵横快意,解密曹公 心机 和人物命运走向,必能令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内容十分丰富,也展现了 道学先生 曾国藩温晴的一面。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修身立德,到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众不同的气质,小有巧处人际关系,大到为官之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扣人心弦。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立身、立功、立言、治政、治家、治学的成功之道。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署僚的私人信函。曾国藩写作的对象,有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也包括郭松焘、薛福成等开明西向者,涵盖军事、实务、时政,包络广泛,内容详实。书信按照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每个人的信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日记收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的所有日记,全面展现了曾国藩在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方面的为人准则,处事标准。
本书1964年完稿,分传记、时代背景、家世、交游考、学术、治学方法举例、引书考、著述考、孙氏乔梓留心乡邦文献、对乡哲遗著案语专辑、玉海楼、杂俎、文征、纪念,共十四卷,150万字。这是《孙诒让学记》足本的首次出版,是较早研究孙氏的专著。原书稿为董朴垞用毛笔行书直写,董朴垞逝世后,其四弟董铁铮退休后,花费了数年工夫用楷书横写誊抄,1988年3月将书稿清抄本复印件赠送温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以供学术研究参考。温州大学研究馆员陈光熙先生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录入、点校,成此简体中文版。 孙氏研究始于1909年,前后作品不少,此书篇幅巨,搜罗极为详备,多有外界所未见者。孙氏交游广泛,乡邑士流甚众,是书翔实可靠,为研究孙氏之书。
本书为藤花榭嘉庆二十五年刻本《红楼梦》之影印本。据以影印的《红楼梦》刻本为一百二十回巾箱本。全书正文无缺回,亦无缺页,无残破,亦无漫漶,甚为可贵。全书无批点,即所谓白文本。版本极为珍稀。乾嘉年间,藤花榭本和东观阁本《红楼梦》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刊刻多次,在当时影响较大。 乾嘉以降,以藤花榭本为代表的 十五图 为世人所称道。即在书名叶、序和目录之后,附以绣像十五页(石头、宝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巧姐、秦可卿、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妙玉、僧道),前图后赞。特别是到了道光以后, 十五图 成了主流。可见藤花榭本《红楼梦》影响之大。
《饮冰室合集》初版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何擎一按编年体编纂,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后续再版多次,每次均有不同幅度调整、修改、增删,编次方式、书名及出版社亦不同。 梁启超 去世后,其家属和亲友将全部手稿交给林志均重新编辑,于1936年出版,称为《 饮冰室合集 》。其较为系统全面地编订了梁启超一生的著述,甚为周备,是目前内容丰富度、文字质量均上乘的梁启超著作集。此版分《饮冰室文集》16册(分45卷。其中第25、第44、第45三卷分上下,合计48卷)和《饮冰室专集》24册(分104卷。其中第95卷分上下卷,合计105卷)两部分,编年排列。 《饮冰室合集》即以1936年版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录任公700余篇文章,130余篇 诗话 ,近200首诗词,104篇专著,分25册出版。梁启超作为这个时代挺立潮头的弄潮儿,参与公车上书、领导维新
《饮冰室合集》初版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何擎一按编年体编纂,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后续再版多次,每次均有不同幅度调整、修改、增删,编次方式、书名及出版社亦不同。 梁启超 去世后,其家属和亲友将全部手稿交给林志均重新编辑,于1936年出版,称为《 饮冰室合集 》。其较为系统全面地编订了梁启超一生的著述,甚为周备,是目前内容丰富度、文字质量均上乘的梁启超著作集。此版分《饮冰室文集》16册(分45卷。其中第25、第44、第45三卷分上下,合计48卷)和《饮冰室专集》24册(分104卷。其中第95卷分上下卷,合计105卷)两部分,编年排列。 《饮冰室文集》即以1936年版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包括文700余篇(含碑帖跋、书籍跋、书跋、画跋240余篇), 诗话 1种,诗词近200首,分12册出版。本书收录梁氏从1893年(光绪十九年)起至逝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是孙机先生的代表之作,本次修订,孙机先生除更正原作不确及讹误之处外,又亲手重新绘制了百余幅图片,让本书内容更加严谨,图片更加丰富,形成了最终定本,故名“修定本”。本书结合出土文物,详细介绍了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内容涉及耕作、渔猎、窑业、冶铸、纺织、钱币、车船、武备、建筑、家具、服饰、文具、医药、饮食器、灯、熏炉、玉器、金银器、乐器、杂技、娱乐、少数民族文物等。书中附有上千幅汉代文物图样。孙机先生在解说这些物质遗存时,大量引用相关的史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件物品的产生、发展及其沿革都作了系统、简明的阐述,时有独到精辟之见,本书是了解汉代物质文化生活的之作。
《平津馆丛书》是清代中期孙星衍辑的一部以精校著称的综合性丛书。因平津馆为孙星衍藏书之处,故以此命名《平津馆丛书》。 该丛书收入古籍43种,254卷,汇辑周秦以来古籍,收集范围较为繁博。内容除收录孙氏自著的《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诗录》9卷外,主要涉及以下几类:①兵书类:如周吕望的《六韬》、周司马穰苴的《司马法》、战国吴起的《吴子》、三国曹操的《孙子注》等;②政书类:如汉叔孙通的《汉礼器制度》、汉王隆的《汉官解诂》、汉卫宏的《汉旧仪》、汉应劭的《汉官仪》、汉蔡质的《汉官典职仪式选用》、三国丁孚的《汉仪》等;③医学类:如汉华佗的《华氏中华藏》,唐孙思邈的《千金宝要》、孙星衍辑的《秘授清亭丸方》及《素女方》等。此外,还有涉及小说家类的《燕丹子》、晋郭璞注的《穆天子传》,佛教类汉牟
本书撰于唐元和年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中唐以前的姓氏族望,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的谱系典籍资料,是现存较早、较详赅的古姓谱书籍。此书北宋时开始散佚,清修四库,据《永乐大典》参以诸书校辑而成,清代孙星衍、洪莹,近代罗振玉均有辑校。岑仲勉参藉历代典籍、碑志,旁搜博征,详加考校,著成《元和姓纂四校记》。现将《元和姓纂》与岑氏四校记汇为一书,并附姓氏、人名索引,以便查阅。
全书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类、曲类等六大类。部下设类、类下设属。书后附书名音序索引、作者音序索引及收藏单位繁简对照表。本书著录1644年至1911年期间浙籍人士和非浙籍人士关于浙江的的现存著述,共计4500余人8500余种14000余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