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特此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本书选入的101篇经典作品,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各种文体,不仅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领域,尤其注重那些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伸张大义、嫉恶刺邪、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
本书是 大六经工程 出版项目,尚书类文献 中国蓝图 的第一卷。它是对先秦重要政典,被称为 政事之纪 政书之祖 的《今文尚书》的系统整理和时代阐发。每节包括经义、原文、注释、语译四大部分。其中经义是对古代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基因具有重要价值;本书整体上由 龙头 序言, 猪肚 《今文尚书》译释, 豹尾 附录三大部分组成,从文本、到理论、到时代意义,环环相扣,体现了作者 古为今用 的创作主旨。全书行文流畅,融汇古今,不乏妙趣,为古老经典注入了新的生命,使人读来不觉《尚书》故有的难读之感。
《遥远的村庄》收录刘亮程颇有特色的散文作品,充分展现作家的人生趣味与个性。内容包括:第1单元对一朵花微笑;第2单元与虫共眠;第3单元一个长梦;第4单元风把人刮歪;第5单元住多久才算是家;第6单元远远的敲门声。在刘亮程的“村庄”里,那里人花共笑,人和虫共眠,人畜共居。读刘亮程的“村庄”,可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来路”。
《周易》從汉代就被确立为群经之首,后一直无改,足见其地位之高。本书约33万字,作者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观点,对《周易》六十四卦 经 的部分(包括彖、象、文言)进行了注释,对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则只对所涉及的部分进行注释。 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注重文字的训诂。通过对经、传中的字词的比较推敲,力求通过讲清每一字的意思,理解每一爻的含义,进而达到断句合理、词意通顺、符合逻辑、朔源有据。二是注重对词语的考释。对研究成果中字词注释不尽相同乃至相反的情况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是注重象数和义理的兼顾。本书参鉴古人在这两方面的特点,将其有机糅合而尽量不失偏颇,尽力做到尊古而不唯古,求新而不唯新。
自由无碍的鲲鹏、肯定一切的庄周梦蝶 鬼才庄子赠与后世何其丰厚的精神遗产 ! 日本老庄思想研究泰斗福永光司,以存在主义观点解释了庄子内篇的思想精髓。本书按《庄子 内篇》篇目顺序分为七部分,收录和解释、解读了《庄子 内篇》全文 ,在解读时,作者没有拘泥字词解释,而是尽量去抓住庄子思想的核心与脉络。后面的 庄子与《庄子》 部分介绍了庄子本人生平、思想,《庄子》这本书的特质及版本,使读者通过本书能对《庄子》及其思想有整体的把握和较为深入的理解。
本书从 周文王遗训与儒家中庸思想 元圣周公与 前儒学时代 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 孔子:一个人的两千五百年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文庙祭祀及其教化功能 成人之道与为政之德 中华 八德 及其价值 儒家 四书 与中华家风 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董仲舒等古圣先哲,六经、四书、《孔子家语》等国学经典,礼乐、中庸、五常、八德等国学理念的阐述,深刻论述了传统儒学作为国学主干的内涵与演变,讲透国学精髓,有利于广大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国学,充分汲取国学智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将敦煌壁画分为本生、佛传、因缘、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山水、建筑和图案画十个类别,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0幅作品进行重点介绍。作者从以壁画中有趣的人物或动物故事为切入点,介绍不同时代的及故事内容中涉及的民俗习惯、中西交流等知识。本书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敦煌壁画代表作品进行讲解,使他们愿意读、读得懂。
时下国内正在兴起一股汉字热,央视于2013年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直热播至今,而后河南卫视又播出了《汉字英雄》节目,同样一片叫好。这两档节目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不仅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基于当下这样的文化氛围,作者徐建中创作了《汉字国学(汉字里的国学常识)》。 本书讲述了汉字形成的原因,并讲解了汉字背后的国学常识。读者可以迅速了解不同汉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信这本书也能够乘上汉字热的大列车。
本书是“交大之星一走进小古文”丛书之一。小学生在小古文、文言文入门学习时,由于没有一定的基础,常常会感到文言字词句难度太大,对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本书围绕文言文学习中的重难点,即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文言句式、文言断句和翻译等专题展开讲解,每个专题设“读读想想”“学学记记”“做做练练”“趣味拓展”几大栏目,讲练结合,并融入“巧记”“我的笔记”“趣味知识拓展”等,让读者边学边练,边练边记,为其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初中生使用,也可作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集唐诗研究和欣赏于一体的著作,旨在“用漫话的方式,自由活泼地与读者漫谈唐诗”,文风典雅、语言晓畅,于赏鉴中夹谈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风俗,诗体的源流及关于诗史、音律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全书由“初唐诗话”13讲,“盛唐诗话”29讲,“中唐诗话”35讲,“晚唐诗话”17讲组成,另有“唐女诗人”“六言诗”“联句诗”“唐人诗论鸟瞰”“唐诗绝句杂说”“历代唐诗选本叙录”6讲专论,合为“百话”。施蛰存先生选诗有自己独到眼光,每讲一诗务要选取一定角度,讲出新意或讲出相关诗史、诗体等的综合知识。讲解既全面又从个体艺术感知出发,言之有物,简而不繁,为读者了解唐诗、鉴赏唐诗提供了入门之径。
作为《论语》的普及性读物,本书没有繁琐的考证,作者希望能用明白晓畅的话语讲《论语》,使其不仅便于阅读,更可在日常生活中对读者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书中每小节由经文、译解、注释、解说四部分构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语言,对经文作出充分的讲解、引申,赋予面孔严肃的经典别样的温情与生活气息。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先民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神话和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平台。本书为读者阐述了神话的由来,并讲述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以及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民间传说。
我们想象一个弹力球,当它碰到地面时,它会马上反弹回来。这就是坚韧的意义——从艰难时光里重新振作起来的能力。当碰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一些人看起来是自动地振作起来。但事实是,坚韧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重新振作会让你发现许多有用的测试方法、建议和实用的策略,这些都会帮助你学会坚韧的技巧。这本书将教会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当你悲伤难过时保持冷静处理决策、沮丧和挑战处理你可控制的局面商量、退让和解决冲突处理和适应各种压力请求帮助和指导还有更多!积极努力去学习这些坚韧的技巧是获得上述能力的第一步,这本书将帮助你变得更加坚韧,让你百折不挠。
孩子很早就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感兴趣,尤其是隐私部位,总是问这问那。你看,这个故事多么巧妙!借助小动物,把孩子心里的疑问都提了出来,自然诙谐中,让人恍然大悟——三角裤、小背心盖住的部位,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它们是最私密的、特别需要保护的部分。
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典故的含义,掌握典故的用法,我们编写了本书。全书精选了数百则典故,分为言志、情感、言语、形貌、世态、国家、勤政、暴政、司法、军事、经济、哲理、品行、学问、技艺、谋略等篇。编者不仅对典故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阅读典故*原始的故事,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部分不常用的成语或典故,以拓宽读者的知识面。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典故在演变过程中,其原有含义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在分类时难免有不妥之处,读者阅读时如了解了一个个典故,进行了一次语言和历史旅行,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书强调有声语言和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分析了朗读的民族性特质、风化特质、意境美特质和韵律美特质,讲解了朗读的语感、语气、节奏的美学意义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评论、文言文的朗读美感,探讨了朗读美学的规律性拓展和创造性发展。第一版于2002年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次修订主要在每个章节增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并对部分文字做了润色和加工,既保持作品原貌,又做出一定新意,使本书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换发新的生机。
《龙文鞭影》是一部以文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读本。其雏形《蒙养故事》由明代萧良有编成,明末清初杨臣诤将其补充订正为《龙文鞭影》,至清代刘有廉又为之删改增益。书名的寓意是 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俟驱策而后腾骧也 ,意为儿童读后,自己就知道上进。全书依据二十四史与历代奇闻轶事,汇集上古时期至唐宋元明的上千条古人趣事,种类齐全,不局限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注重故事性、趣味性、文学性,在文体上则四字一句,按平水韵编排,对诗歌写作进行启蒙。读之朗朗上口,是一部好读好背的中国古代典故大全。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另一座高峰。宋人以填词为时尚,文人学士相聚,一定会吟咏词作,词句长短不一,可以配乐歌唱,韵律优美,意境深远,题材广泛,具有独特的魅力。宋代词人以辛弃疾、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为著名。本书介绍了宋词产生的历史背景、著名词人及代表作,使读者了解和品味宋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韵,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本书是编者多年在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结晶,是一部专门解析中学生名著《经典常谈》的课外指导读物。《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于1942年为中等以上教育的学生而写,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等的启蒙读物,但涉及的内容皆为古代典籍,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本书以原文+精解内容的形式,精心总结了原书《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共十三篇原文的主要内容、知识要点、考点等,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原书精髓,更从容地了解每一篇原文的核心知识。本书的精解提纲挈领,紧扣重点、分析要点、直击考点,是中学生读懂《经典常谈》的重要参考书,也为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名著、爱上名著,走进经典、爱上经典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范本。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言而有信、精益求精、见义勇为、因材施教……这些成语,你是不是很熟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俗语、典故,其实都来自于一部流传了2000多年的书:《论语》。《论语》的很多内容,我们很小就接触。不过,我们对于它的了解,可能还不够:论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孔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言谈录,为何能够流传那么多年?这其中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又该怎么用?之乎者也读起来可能会有点枯燥,而很会讲故事的馒头大师张玮,就用了故事加漫画的方式,把论语里的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我们用得上的道理都讲出来,有趣又有用。这本书里,还有一百多张原
本书根据敦煌石窟中大量的形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描述不同民族帝王、王妃、官吏、贵族妇女、侍从侍女、平民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服装、发型等,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同时将这些风尚与民族迁徙、民族政权变更、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大背景联系起来,讲述当时敦煌各民族盛世风尚与中原汉族的相互影响、各民族之间盛世风尚的相互影响等。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由“魅力敦煌”“妙音篇”“曼舞篇”“敦煌乐舞鉴赏”和“古韵新声”五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下设若干专题,以诗歌、舞蹈形象、热点话题等作为切入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带领读者去欣赏反弹琵琶的惊艳、细数琳琅满目的乐器、探寻神秘的霓裳羽衣舞等。本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介绍敦煌乐舞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鉴赏要点。书中也介绍了敦煌学研究者和艺术家们为了再现敦煌乐舞曾经的辉煌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以激发青少年读者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意识。
《中学古文观止50讲: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之道》是学生文言文学习拓展读物,大语文素养的提升读本。作者对书中内容作了合理编排:“作品原文”放在前面,如同原石当道,随后用“文意简述”拉近与作品的距离,再用“内容点拨”扫除字词障碍,用“参考译文”贯通全篇内容,最后用“重点知识与拓展”归纳总结。几个步骤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接,既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温故知新;也使课内知识得以向课外扩展延伸。通过《中学古文观止50讲》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积累,培养了能力,而且升华了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