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 周文王遗训与儒家中庸思想 元圣周公与 前儒学时代 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 孔子:一个人的两千五百年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文庙祭祀及其教化功能 成人之道与为政之德 中华 八德 及其价值 儒家 四书 与中华家风 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董仲舒等古圣先哲,六经、四书、《孔子家语》等国学经典,礼乐、中庸、五常、八德等国学理念的阐述,深刻论述了传统儒学作为国学主干的内涵与演变,讲透国学精髓,有利于广大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国学,充分汲取国学智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格言联璧》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养生类、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言类、悖凶类等,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条分缕晰,情洽理明,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这些格言绝大多数都是工稳的对偶句,结构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语言朴实,内涵精深,可称为雅俗共赏的醒世恒言,令人玩味不尽。该书收录《格言联璧》全文,并对全文进行注音,帮助读者尤其是小学生无障碍阅读,轻松掌握国学经典。
《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又与《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四书》。孔孟之所以齐名,正如司马迁所说,是因为孟子 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也许是因为孟子对他的政治理想充满自信,其滔滔雄辩充满逻辑力量和浩然之气,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本书内容有原典、注释、解读、文学链接、文化史扩展、集评、问题与讨论等栏目,注释详尽,导读完善,有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
减轻中小学生识字的负担。中国的简化字,从字形上已经显示不出字义,字形与字义是分离的,中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既要记字形,又要记字义,负担是双倍。语文教师依托本字典,只要给学生讲清楚字形( 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学生就自然懂得该字的字义,不需要死记字义,这样通过认识字形达到识字目的,就减轻了中小学生的负担?br/ 减轻中小学生记字义的负担。学生看的书多,所接触字的不同义项就增多,既要记不同字的义项,又要记同一字的不同义项,负担较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翻阅本字典,了解字的字形,认识字形所表现的字义 *初之义,并立足于这个*初之义,去理解、把握、记住由此而引申出的多个字义项,不需要死记同一字的不同义项?br/ 依托徐建中*的《汉字国学(汉字里的生活常识) 》,可以做到从该字的甲骨文字形出发,猜测该字的 *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的两部重要经典,是光耀千秋的文化瑰宝,对古代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其中众多的妙语佳言包含着极为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大学中庸选译》(汉越对照)精选《大学》中*代表性的33则,《中庸》中*代表性的67则,共100则,精确释析,汉越对照,并配绘50幅精美插图,为越南语人群阅读《大学》《中庸》提供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大学中庸选译》(汉越对照)属《东方智慧丛书》之一种。《东方智慧丛书》精心挑选代表中华文化的《论语》《大学》《中庸》等几十种典籍或专题,以全译、节译的方式翻译成东盟十国八种官方语言,汉外对照,配绘精美插图,以纸质和数字图书形态实现中华经典文化在东盟的规模化、零障碍传播。《
怀着巨大的热忱,有着30多年小学从教经验的深圳教师陶粲明,把她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诉诸笔端,留下一份真诚又活泼的校园生活记录。这份记录告诉我们,一位真正“看见孩子”的教师,才有可能掌握在爱中教育的奥秘并深切体味这份工作的乐趣,才有可能探索实施关于人的教育——它包括生命意义、自我价值、自尊、爱与宽容、同情、信仰。作者行笔于深圳本土校园、广西支教校园、对口帮扶的新疆校园、学习访问的美国校园等,视野开阔,所述所思蕴含教育成长的智慧,值得广大教师与家长阅读借鉴。
三案始末》不知名的大家小书,比新出的那些大部头的明史著述强出不知凡几。尤其要精读《帝权与相权》、《从宰相到阁臣》这两章,并注意其与民国初年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的内在关系。作者是《大公报》旧人,曾亲炙张季鸾、胡政之两先生。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言而有信、精益求精、见义勇为、因材施教……这些成语,你是不是很熟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在不同场合听过?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俗语、典故,其实都来自于一部流传了2000多年的书:《论语》。《论语》的很多内容,我们很小就接触。不过,我们对于它的了解,可能还不够:论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孔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言谈录,为何能够流传那么多年?这其中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又该怎么用?之乎者也读起来可能会有点枯燥,而很会讲故事的馒头大师张玮,就用了故事加漫画的方式,把论语里的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我们用得上的道理都讲出来,有趣又有用。这本书里,还有一百多张原
新手写作快速入门 灵感碎片、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成功结尾 手把手传授写作技巧,铲除写作过程的每个问题 零基础,也能成功写出小说 有人想成为人人仰慕的作家;有人想靠写作赚取收入;有人纯粹是喜欢写作;有人则想通过写作抒发内心的情绪,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都有强烈的写作欲望。然而,写作欲望不等于写作才华。到了真正落笔时,方知写作不易: ·如何捕捉灵感,真正落笔; ·如何撰写大纲,避免中途跑题; ·如何写开头,瞬间吸引读者; ·如何把握节奏,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 ·如何把人物写活,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如何结尾,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如何变现,让付出得到回报; ………… 网文和畅销书资深作家长安野望总结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宝贵写作经验和心得,帮新手一一破解写作过程的各个难关,并不余遗力地倾囊传授给读者一
本书为“课读经典系列”之一种。本系列由在中学语文教育界广有影响的名家(梁衡、鲍鹏山、戴建业等)作序推荐。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皆取得很高成就,享“千古第一文人”之誉。其在文学、文化、美学、政治、人生修养以及日常生活等诸方面都予后人诸多启示。本书将苏轼生平拆解成了一个个篇幅短小的故事,结合相关诗、词、文精读,以苏轼的家人、苏轼的师友、苏轼的日常生活三个维度串联起苏轼的生命历程。全书分上中下三编,每编五讲,从苏轼的魅力——宋代“东坡粉”说起,上编说苏轼的家人,讲述家庭环境与情感对苏轼的熏陶;中编说苏轼的师友,叙说其与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等友人的交际往来;下编说苏轼的日常生活,展现其在美食、医药、琴棋书画、雅谑、自然等方面的风
本书是一本传统蒙学教育研究的专著,全书共三篇内容。重点以《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脍炙人口的蒙学经典为研究对象,书中除对这些传统蒙学经典读物的审慎、独到的释读外,重点阐述了传统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道德教育及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书末还附录了一批蒙学经典案例。本书可作为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学习蒙学的教材,也可为在职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美学大师蒋勋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和宽广的文学素养,带领我们以贴近文本和诗人的方式,从字词音韵出发,去发现唐诗宋词之美,发现诗词背后的眷恋与徘徊、欣喜与悲壮,发现一个生命的情怀境遇、一个时代的辽阔世事,更引领我们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与感动,让古典文学之美照进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本系列全新青少名画版,由蒋勋本人全新修订并新写长序,并赠送蒋勋诗词朗读音频。在原内容基础上进行了精华观点提炼、历史文学知识注解,方便青少年阅读理解、扩充课外知识,同时附录了语文教材必背的47首名诗名篇原文及注解,方便青少年完整阅读理解并记忆诗词原文,抓住语文考点。同时,配有数张吴冠中、齐白石经典名画,在提高青少年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艺术审美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已使用十余年,加之生命科学发展迅速,使得一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现行教材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疑惑。本书作者团队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查阅国内外大学教材、期刊、工具书等,以短文的形式,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拓展。全书共分5篇(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每篇由若干短文组成,短文用提问作为标题,引人思考,解答部分注重科学、严谨,并配有彩图,鲜活、直观。
国学 ,顾名思义即为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从狭义上讲,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这都属于国学的范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享誉世界,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 魂 和 根 ,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