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理论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几十年来,学界对中国传统礼制发展过程的历史论述已取得丰硕成果,诸多礼制事件、类型、议题的具体面貌日渐清晰,而对传统礼制基本理论的研究还稍显薄弱。比如,礼、礼俗、礼仪、礼义、礼制等概念如何界定?中华传统礼制的演化究竟分为几个历史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中华传统礼制发展动力何在?礼制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中华传统礼制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何在?礼学发展与礼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如何?中华传统礼制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又如何为现代社会服务?新时期的礼制如何创建?这些问题仍待学者深入探索。本书聚焦于中华传统礼制的变迁、价值、功能与转化等领域,提出礼制变迁四分期,礼数与礼义之矛盾运动为礼制变迁的内在动力,中华礼制具有六大特性,礼制具有重要的政治
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问,北温带几大流域先后出现一批独立创制文字和金属工具的人群。从此,人类走出蒙昧和野蛮时代,跨入文明的门槛。地球上诸文明民族创造的文化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其中在黄河一长江流域崛起的中国文化,于坎坷跌宕中绵延生发,成为不曾中辍的“连续性文化”之典范。《江河万古流》是一本展示中国文化宏阔景象的读物,它将以文图互映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进中国文化史的长河。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的个人文集。陈卫平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从教40年来,先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50多篇,科研成果曾8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合作的科研成果获1998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合作的教学成果获1993年度 二等奖等,成果颇丰。本书作为陈伟平教授的自选集,共分为四辑,围绕主题收录20余篇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本书主要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另一个来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的继承、发扬和发展。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作 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根。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的个人文集。陈卫平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从教40年来,先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50多篇,科研成果曾8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合作的科研成果获1998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合作的教学成果获1993年度 二等奖等,成果颇丰。本书作为陈伟平教授的自选集,共分为四辑,围绕主题收录20余篇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本书主要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另一个来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的继承、发扬和发展。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作 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根。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成果,也是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通过系统梳理中国传统人生礼仪的历史演进,以及对传统礼仪的田野调查,具体形象呈现了中国人的人生礼仪文化、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重新建树当代人生礼俗社会说的知识系统。本书有助于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为当代礼仪生活实践提供指导,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