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明帖精赏:西狭颂》是摩崖刻石,正文阴刻二十行,三百八十五字。每字约四厘米见方。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于方整中又带圆融,有浑厚气韵,气魄宏大。《中国传世明帖精赏: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郁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而《中国传世明帖精赏:西狭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西峡颂》碑文和书法均
本书在存世一百余件的苏轼书迹题目里,选取了五件颇具特色的苏轼书迹作为考察入口,将“文图学”的方法贯穿始终,独辟蹊径,考察苏轼生命历程的题画文学书写及艺术理念。
草书墨迹本,唐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人矩,就像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是『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在《中国传世明帖精赏:书谱》三千七百余字中涉及到书法发展、学书师承、重视功力、广泛吸收、创作条件、学书正途、书写技巧以及如何攀登书法高峰等课题,此篇文思缜密,言筒意赅,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传世明帖精赏:礼器碑》,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碑阳部分结字端庄,章法排列也较为规律,堪为《中国传世明帖精赏:礼器碑》风格的代表,故人手应从碑阳始。但从艺术角度讲,碑阴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用笔奔放飘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统,横列的法则也被打破,抒情性极强,在整个书意上倾注了书家更多的主体精神与气质,因而碑阴也是临习中不可忽视的。
《中国传世明帖精赏:张猛龙碑》体为魏碑楷书,此碑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五二二年)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昼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实在是魏代碑刻之中难得的佳作。
《中国传世明帖精赏:九成宫醴泉铭》,由唐代魏征撰文,欧阳询正书。此碑于唐贞观六年(公元六三二年)立于麟游(今属陕西)。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九成宫醴泉铭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划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
唐诗之美日历(2019),收录唐诗180余首,另搭配唐宋以来传世名画180幅。随四季变化选取相关诗作,尤其是二十四节气与一些传统节日,更是精心选配相应诗作及画作,以助读者感受古代日常生活的节律。
石鼓文,是我国早的石刻文字,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石鼓共十只,高三尺,直径一尺多,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目前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其书传为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道朴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