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藏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几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种不同的人种,但今天为什么只剩下智人;从原始洞穴走出到登上月球,从学会使用语言和文字到用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联结起来,人类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生物链的*,成为地球主宰的? 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向古远的过去追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述人类历史的完整故事。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认知革命使人类有了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超越其他物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有效合作;农业革命使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关系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科学革命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 造物主 。正是经历了这三次革命,人类*终成为整个世界的统治者。 这是一部有颠覆性创见的人类简史,不仅打通了时间线,也打破了学科界限
本书从《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古书中精选了112篇小故事,编著成册,所选故事生动有趣,思想健康积极,语言优美精炼,篇幅简短紧凑。每篇故事,分为原文、简注、今译三部分。内容中有科学常识,也有民间传说;有现实生活,也有虚幻世界。全书告诉我们:万物皆有灵,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正如先贤所言,当人类可以慈悲关怀一切生灵,才可以真正体会安宁。
《庄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以具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汪洋恣肆的文风,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本书选取了《庄子》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对其做了注释,便于阅读。对所选文章,有题解、文化史拓展,文学史链接、集评等内容,对把握《庄子》的思想,有很大帮助。
离家越远,越是想家。 就像我们,越是年岁渐长,就越发重视传统习俗。 小的时候,过年要放鞭炮,穿新衣,含着冰糖葫芦帮家长贴春联和福字,在楼道里家门口那几抹红里上奔下跑,在团圆饭时眼巴巴地等红包,热热闹闹地和长辈们度过春节。 那一个个瞬间,是多少人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满满的期待,美好的祝愿,浓缩在几个红色方块中,中国传统文化就这样被传承起来。 长大之后,过年要调休、要加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奔波。甚至很长的时间耽搁在回家路上。记忆中红红火火的人情味,那些热气腾腾又繁复的习俗,就这样从年物中回忆着、传承着,从未离开。 此次,国学大师钱穆的2024甲辰新春年物礼盒 《贺岁呈献》 不仅仅是祝福,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记录。 这份美好的年味,在《贺岁呈献》中再现。愿新的一年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爱融入日常
六经 是中国文化之源, 四部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纲,从 六经 到 经史子集 ,是一个 以文化之 的过程,是一条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主线。秉持 三原 主张(回到原构、厘清源流、精读原典),《经典通诠 经史子集的文化释读》以时序、类别为经纬,以思想、文化为内核,以贯通、诠解为导向,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传统四书的别样画卷。书后附有 古籍书目五百种 ,一则作为全书的引文出处和参考书目,二则是基于本书提出的一份国学的 蕞低书目 。
《礼记》一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应该说,排名不是*也是第二。为什么?它不仅是孔颖达《五经正义》之一,而且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二。在经典中获此殊荣者,独一无二。它还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所谓 礼,时为大 是也。中国梦小康社会的 小康 一词就出自《礼记》。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而赢得这个美誉的大功臣就是《礼记》。本书就是要把《礼记》的上述宝贵价值介绍给读者。
《史记讲读》以中华书局三家注本《史记》为底本,精选其中十二个篇章加以详注,帮助读者进行原典阅读。 题解 部分概括介绍这十二个篇章的主要内容,篇章后有 文化拓展 、 文学链接 、 集评 、 思考与讨论 四个部分,将《史记》的多个篇章对照综合、融会贯通,并联系其他著作、言论等概括出一定的专题,把读原典与系统化、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洗炼出无数蕴意深邃、富有哲理,且落地有声、金光闪耀的人生箴言。《中华箴言(第2版)》选编了从孔子到孙中山两千余年间近百位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以及其他类型的思想家在为人立德、为政立功、为学立言三方面的箴言,并根据以字通辞、以辞通道的训释原则,对所选箴言进行注释和串解。《中华箴言(第2版)》选收箴言条目2570余条,加串解文字和目录、索引约80万言,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者阅读。
《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从文化和科学的两个维度,逐条解读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包括讲述节气“物语”中的气候逻辑、物语标识中的争议以及科学谬误。本书以故宫馆藏但从未示人的明代画册《月令图》(一说为南宋夏珪绘制)为缘起。通过解读这部月令图,对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进行了逐条的图解和注释。在月令图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下的生活,将节气与物候前世今生做了详细的解读。《月令图》,便是以“看图说话”的方式,解析七十二候的现象与内涵,或许叫作《月令七十二候图解》更为确切。本书以《月令图》做脉络,以宋英杰的文字为基础,再配以王琎的宫中摄影图片,从一个全新的故宫视角来解读节气,解读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籍 学术之星文库:国学典籍述疏》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每个部分又遴选了一些重要典籍加以诠释,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参考书。
本套书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精选原著中*阅读价值的篇章,在文白对照间使读者感受到悠久文化的美丽,不仅在*程度上避免了原文的讹误、缺漏等现象的出现,而且也十分注意提升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得全套书既具有学术的可靠性,又兼具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是值得拥有的好书。